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李琳 赵阿娜
谁说冬天只有萧瑟?在“中国蔬菜之乡”安阳市内黄县,田间地头早已涌动起丰收的热流!初冬寒意刚冒头,15万亩冬季蔬菜便赶着趟儿成熟,姜叶翠绿、萝卜通红,村民们忙着采、装、运......
11月19日,记者来到高堤乡袁庄村的小黄姜种植基地里,30亩姜田连成一片翠绿的海洋,一眼望不到头。肥厚的姜叶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拨开层层叶片,饱满肥硕的姜块暗藏土中,表皮光滑、色泽鲜亮,透着诱人的新鲜劲儿。
“今年的姜长势绝了!”基地负责人蹲在田埂上,双手捧着刚挖出的小黄姜,脸上的笑容藏不住,“多亏了土地流转后的规模化种植,还有农技专家手把手教的精细化管理,浇水、施肥都掐着点来。今年亩产量有望达到6000至8000斤,按往年行情,一亩地纯赚几千块不成问题!”

这片姜田不仅是“金土地”,更是村民家门口的“就业岗”。田间地头,几名村民正忙着除草、培土,动作娴熟利落。“在家门口打工,每天工钱准时结,还能顾好一大家子,比外出漂泊舒心多了!”已在基地务工一个多月的李大姐对此十分满足,“俺还跟着技术员学了不少种姜门道,以后自家也能试着种!”
与袁庄村的翠绿相映成趣,马上乡小黄滩村的千亩胡萝卜基地里,一派火红景象。沙土地上,翠绿的缨子顶着鲜红的萝卜,像一个个俏皮的小灯笼藏在田间。种植户们弯腰弓背,双手握住萝卜缨子轻轻一拔,“噗”的一声,带着湿润泥土的胡萝卜“问世”,个个色泽红润、个头匀称。

为啥内黄的胡萝卜受欢迎?“咱这儿沙土地透气透水,加上昼夜温差大,种出来的胡萝卜甜脆多汁,品质没话说!”种植户张俊手里掂量着刚采收的胡萝卜,笑得合不拢嘴,“今年咱搞带缨销售,保鲜效果好,市场特别认!”
内黄县得天独厚的沙土地资源,是胡萝卜优质高产的“密码”。近年来,当地还持续推广起垄定植、水肥一体化、病虫害绿色防控等科学技术,让胡萝卜的产量与品质再上台阶。
“今年全县5000多亩胡萝卜都采用带缨销售模式,正一车车销往山东、河北的大型蔬菜批发市场,刚装完就发车,根本不愁卖!预计能带来2000多万元的综合收益!”内黄县蔬菜协会副会长董俊立语气里满是自豪。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为豫北重要的蔬菜生产基地,内黄县立足沙土地禀赋,将蔬菜产业打造成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通过引进优良品种、推广绿色技术、扩大种植规模,让小蔬菜长成大产业,让田埂上的“希望”变成村民口袋里的“实惠”。
如今,15万亩鲜蔬正源源不断地从内黄田间走向全国各地——无论你身处南方的街巷,还是北方的胡同,今天餐桌上的蔬菜,或许就来自这片热闹的田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