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科技报道 记者 林梦雪】“当AI能够替代越来越多的工作,教育的使命需要从传授知识转向塑造大脑。” 在2025GET教育科技大会期间,猿编程创始人李翊说道,“人工智能教育的核心,其一让青少年具备与人工智能协作的能力,其二培养人工智能时代的核心素养,不仅仅是让孩子适应这个时代,更要培养未来的引领者和创造者。”
据此,猿编程升级提出4C体系,该体系通过Cognition(提升底层认知能力)、Complex Thinking(锻炼复合思维能力)、Confidence & Driver(促进自我效能)、Cross-discipline(赋能学科融合)四大维度,深度聚焦青少年AI核心素养的系统化提升。

理念升级:从“4个一”到“4C”,聚焦认知发展
谈及猿编程课程理念的升级,李翊表示:“四个一(一种语言——编程语言、一种思维——计算思维、一种能力——创新能力、一种视野——未来视野),更多的关注是我们希望孩子掌握什么,而四个C,更多的关注是我们希望孩子掌握这些东西真正给孩子赋能什么。” 他强调,4C体系的核心是通过编程教育塑造青少年的大脑,而非单纯传授技能。
“孩子专注力不足,往往是因为认知肌肉需要锻炼,就像举不起哑铃是肌肉力量不足,通过科学训练就能提升。” 李翊解释,编程的即时反馈循环特性,能让孩子在“编写—运行—调试”的过程中锻炼主动专注能力,这种对底层认知能力的培养,是应对信息过载时代的关键。而复合思维能力的培养,猿编程则通过算法设计、项目创作和系统开发,来培养孩子的计算思维、创新思维和系统性思维,为应对复杂未来奠定基础。
对于自我效能感的塑造,李翊认为这是解决青少年学习情绪问题的核心:“自我效能感和幸福感一样,是从小到大一点一滴积累的。编程的快速迭代特性,能让孩子以极小代价获得频繁的成功体验,从而建立‘努力就能达成目标’的认知。” 学科融合方面,他以智能追光板项目为例,说明编程如何成为跨学科实践的载体,让孩子在动手中理解科学原理、技术应用、工程设计与数学逻辑的有机结合。
产品布局:B端C端全面覆盖、一体同源
针对B端与C端产品的开发重点,李翊明确表示:“它的内容载体是一体的,只是呈现形式和产品交互形式不一样。” 他用操作系统的个人版与企业版类比,强调B端与C端产品共享核心知识体系与技术研发基础,B端侧重人工智能普及课与学校场景的适配,C端则提供完整的课程体系,两者协同推进AI教育的普及。
今年推出的“星瀚”智能硬件套装,是猿编程产品升级的重要成果。李翊介绍:“星瀚集成了大模型技术,在技术参数上也有大幅提升,传感器精确度和处理能力的增强,能让孩子实现更复杂的创意应用。” 更重要的是,硬件背后配套了完整的教学体系,包括模拟器功能让孩子先体验成果再动手搭建,以及实时反馈的调试系统,确保硬件使用服务于认知培养目标。
通过B端与C端的协同布局,猿编程构建了完善的教育产品体系,持续满足市场对AI教育不断增长的需求。
AI时代编程教育:价值在于塑造,而非工具使用
谈到生成式AI普及后编程教育的重要性,李翊称:“现在很多人买自行车是为了锻炼,而非作为交通工具,编程教育的教育价值远大于功能性价值。” 他强调,教孩子学编程不是为了培养程序员,而是通过编程实践塑造大脑:“就像有了计算机仍要学数学,教育价值在于思维训练,这是AI无法替代的。”
李翊认为,AI时代青少年学习编程的核心意义是学会与AI协同:“使用人工智能和能与人工智能平等协作是两回事,后者需要深入理解AI底层原理和自身认知能力的提升。” 猿编程的课程中,已融入AI Agent模块,让孩子使用AI解决实际问题,与AI互动达成学习目标,在实践中理解AI的能力边界与协作方式。
对于青少年如何融入AI社会,李翊并不担心:“孩子们融入AI时代的能力很强,关键是要理解AI能做什么、自己该做什么。” 他强调,真正的AI素养不是简单使用AI工具,而是通过创作产品与AI深度协作,这种能力需要在真实场景中反复锻炼。
作为行业头部企业,猿编程的核心竞争力在李翊看来非常明确:“一是打造优质的内容,二是服务好孩子们(C端)和老师(B端)。” 他强调,教育企业不能陷入纯粹的商业化竞争:“不能为了吸引孩子就过度游戏化,就像不能为了好吃就给食品加大量糖,要在趣味性和教育性之间把握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