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从上海市公安局获悉,今年以来,上海青少年群体(25岁以下)遭遇诈骗的情况已占到全部电诈案件的15%,被骗年龄最小的是一名在网上寻找免费游戏代打的7岁小学生。
今年以来,上海警方以“砺剑2025”系列行动为抓手,依托“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重点围绕拉群引流、APP开发、资金转移等维度开展深度研判分析,严打严防涉青少年群体的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切实守护青少年群体的合法权益。
7月以来,针对跑分洗钱、兼职引流等易涉及青少年群体的电诈黑灰产关键环节,市公安局刑侦总队牵头全市刑侦部门发起“小切口”专项整治行动,打掉犯罪团伙30余个,抓获犯罪嫌疑人280余名。
目前,针对中小学生群体常见的诈骗类型主要有以下4种:虚假游戏交易类、追星类、虚假缴费收费类以及直播间诱导打赏;针对大学生群体主要有虚假购物类如虚假游戏交易、购买演唱会门票等以及冒充客服类、刷单返利类、冒充公检法类诈骗;涉及留学生常见的诈骗手法有冒充公检法、虚拟绑架以及换汇诈骗。
从发案情况来看,针对青少年群体的兼职类诈骗需要特别引起警惕,不少学生被诈骗分子打着“兼职招工”的旗号骗取钱财,甚至还诱骗他们从事推广引流、跑分洗钱等违法犯罪活动,沦为诈骗分子的“工具人”乃至“帮凶”。
近期,松江警方从一起非法买卖电话卡的案件入手,循线深挖,成功打掉一个专门收购电话卡为境外诈骗分子引流的黑灰产团伙,一举将3名犯罪嫌疑人抓捕归案,涉案金额达140余万元。经查,今年7月以来,该团伙假借帮助发送推广短信,提升网络平台知名度为名招募兼职人员,随后以每张500至1000元不等的价格引诱兼职人员出租、出售自己电话卡用于发送诈骗引流短信。
对此,上海警方坚持打防并举、防范为先理念,一是坚持打早打小,从严打击形成震慑。警方坚持类案串并分析,倒查涉及青少年群体兼职类被骗警情,及时对被骗青少年开展回访询问,深挖犯罪线索,特别是对利诱、拉拢、招募青少年参与实施电诈犯罪的违法人员予以严厉打击,力争做到打早打小、露头就打,避免更多青少年遭受不法侵害。10月21日,闵行警方经过缜密侦查,成功捣毁了一个以“日结兼职”为由头,实际上非法收集公民个人信息、为境外诈骗团伙进行引流的犯罪团伙,抓获4名犯罪嫌疑人。
二是加强源头治理,消除涉诈风险隐患。一方面,警方与各大互联网公司、社交平台建立联动核查机制,派员入驻部分企业协助优化风控,对发布的虚假兼职广告开展反查回溯、信息清理、账号封停,努力维护良好清朗的兼职就业环境。另一方面,警方加强与商圈、商务楼宇的沟通对接,定期巡查、集中整治涉诈风险隐患。同时,发挥各行各业的反诈主体责任,对商务楼宇内存在的异常行为、可疑人员,建立线索互通、举报机制,及时开展落地核查打击。
三是多措并举,精准宣防形成合力。依托反诈协调机制,联合市教委有针对性组织开展反诈宣传进校园、反诈安全课堂等活动,充分利用家校微信群,积极转发反诈知识,帮助青少年及时了解高发电信网络诈骗类型和最新诈骗手法套路。同时,依托“803反诈”平台,制作发布“利用FaceTime+冒充公检法诈骗”“高校青少年被骗”“骗子讲诈骗”等短视频,用最简单的逻辑拆解骗术,提升青少年识骗防骗意识和能力,避免成为电信网络诈骗分子的“工具人”和“帮凶”。
上海警方将继续加大对侵害青少年群体电诈案件的打击力度,总结分析行为规律,持续精准产出打击线索,不间断开展集中打击整治行动,坚决保护好青少年群体的合法权益。同时,坚持“有什么样的骗术,就要有什么样的防范宣传”理念,不断精准拆解骗术,创新宣传途径,提升青少年群体的自我保护意识和防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