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在泌阳县泰山庙镇大寨村,一排排蔬菜温室大棚里暖意融融:水果西红柿挂满枝头,有机黄瓜娇嫩欲滴,村民坐着作业车忙着整枝采摘。
“以前种蔬菜靠经验,现在靠科技,2000多座大棚年产蔬菜32万吨,每棚年收益超1万元!”大寨村村委会主任的话语里满是自豪。
近年来,泌阳县以大棚蔬菜产业为突破口,将科技创新深度融入种植、管理、销售全链条,一座座大棚变身“聚宝盆”,解锁了乡村振兴的“增收密码”。
“模式创新+循环赋能”激活土地多元价值。泌阳县积极探索大棚高效利用路径,推广“蔬菜+菌菇”轮作模式,大棚常年不闲置、农户四季有收入。玉润农业有限公司利用菇棚空闲期种植玉木耳,晶莹剔透的玉木耳不仅填补了市场空白,更让每座大棚年均增收7000元,带动800多人就业。同时,该县将“三物融合”循环经济理念融入大棚种植,把秸秆、菌渣发酵制成有机肥还田,年处理农业废弃物2.5万吨,改良大棚土壤6000余亩,既降低种植成本,又让蔬菜达到绿色标准。
“品种升级+品牌赋能”拓宽增收致富通道。泌阳县立足市场需求,引进水果西红柿、特色辣椒、有机豆角等优质新品种,优化产品结构,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蔬菜的需求。成立专业合作社,注册地理标志商标,设计专属包装,让泌阳大棚蔬菜从“论斤卖”变成“按箱售”,附加值大幅提升。在销售端,搭建“线上直播+线下商超”双渠道,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实现“当天采摘,当日送达”,消费者能吃到新鲜的泌阳蔬菜。
从智慧管护到循环种植,从品种改良到品牌打造,科技创新让大棚蔬菜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顶梁柱”。泌阳县将持续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引进更多先进技术和优良品种,完善产业链条,让科技之花在大棚里结出更丰硕的果实,为乡村振兴注入不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