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俯瞰悦一村,大片蔬菜基地尽收眼底。

通过装路灯、建休闲广场等,悦一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每天清晨5时多,农户便开始采摘蔬菜。

韦定清租下悦一村50多亩土地种植蔬菜。

悦一村利用村委大楼与群众文体广场天面,发展“阳光经济”。

悦一村蔬菜基地。

工人正在搭建群众文体广场天面。

近年来,悦一村积极开展乡村绿化。

蔬菜基地里,农户正在采收蔬菜。
■开栏语
时代大潮,奔涌向前;南粤沃土,生机盎然。“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磅礴力量,正深刻重塑着岭南大地的县域版图,点亮万千乡村的振兴梦想。在这场波澜壮阔的实践中,一批批典型村脱颖而出,它们如璀璨繁星,勾勒出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全新轨迹。
即日起,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梅州记者站与中共梅州市梅县区委办公室联合推出《百千万·新“镜”界》栏目,旨在通过镜头,与您一同见证一座座村庄如何焕发“新颜”,探寻一条条产业如何萌生“新机”,感受一缕缕乡风如何传承“新韵”,眺望一幅幅蓝图如何绘就“新景”,敬请垂注。
这是一座被蔬菜产业改变的村庄。
白渡镇悦一村,距离梅州市区20公里左右,村中部分地势较为平坦,近年来因盛产蔬菜而闻名于外。
过去,村庄空心化、人口老龄化等问题困扰着悦一村“两委”班子。“所望之处,皆是杂草。”悦一村党支部书记古文忠坦言,数年前,村中大部分青年劳动力外出务工,85%左右的耕地被闲置丢荒。“没有产业,根本留不住人。”古文忠说。
2016年底起,悦一村党支部因地制宜,尝试引进企业投资建设蔬菜基地,但规模较小,仍有较多土地处于“沉睡”状态。“土地小、散,再加上撂荒多年,很多不具备耕种条件,一些企业考虑流转成本高,不愿意来。”古文忠介绍,2021年,在白渡镇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的支持下,悦一村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牵引,对撂荒土地进行整合,通过由小到大、由少变多,将闲散土地规模化,为进驻企业解决后顾之忧,实现“荒地”变“基地”的转变。
清晨,太阳还未升起,菜农们就开始忙碌了。数百亩蔬菜基地里,菜心、芥菜、茄子等蔬菜长势喜人,菜农们弯着腰采撷下一捧捧鲜嫩蔬菜。很快,被采摘下来的蔬菜便乘坐货车,从基地出发,运往潮汕、粤港澳大湾区等地。
“这边整体条件可以,我们一家人都在种菜,忙的时候还得请村民来帮忙。”贵州人韦定清看准了悦一村蔬菜种植的优越条件,2024年7月来到悦一村,租下了50多亩土地种植蔬菜。今年,又新增了3亩。
“以前这里都是撂荒地,现在租给企业种菜,每年村民可以领到800元/亩的租金,还可以打工得薪金,村集体也有收入,三方共赢。”古文忠指着蔬菜基地介绍。
目前,悦一村共集约流转耕地约400亩,引进7家企业发展蔬菜种植产业,吸引不少外出村民返乡务工,并辐射带动周边村民就业。依托村内水库资源,悦一村通过各方筹集资金,还建起自来水厂和“多宝井”自主经营,不仅解决本村和周边悦来、三和村村民的饮水问题,而且每年为村集体带来15万元收入。
此外,近年来,悦一村扎实开展“三清三拆三整治”、“厕所革命”、乡村绿化等工作,并争取上级支持和发动群众参与,修村道、装路灯,建休闲广场、公共厕所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村容村貌明显改善、群众幸福感日益增强。
随着悦一村入选为省“百千万工程”第二批典型村,该村的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走进悦一村,可见道路两边不少农房外立面正在换“新衣”,党群服务中心提升及群众文体广场提升工程已进入收尾阶段。“我们利用村委大楼与群众文体广场天面,计划投入50万元打造600平方米光伏板,发展‘阳光经济’。”古文忠介绍,光伏并网后预计村集体收入每年增收6万元。
为推动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当前,悦一村还计划与广东顺天农业策划咨询服务有限公司合作,打造集采摘体验、乡野露营、乡村课堂、乡村记忆网红打卡点等为一体的人才驿站微型农文旅项目。“项目充分利用我们的土地资源及原有的蔬菜产业基础,通过把人气聚起来,带动农文旅融合发展。”古文忠表示,上述新项目建成后,悦一村将有效破解单一产业发展瓶颈,实现“单腿走路”到“多元开花”的转变,为乡村振兴再添新动能。
文:南方日报记者 魏丽文
图:南方日报记者 杨斐君
通讯员 冯森达 吴碧芬 王雅
上一篇:精耕高山蔬菜 发展绿色产业
下一篇:中国蔬菜之乡——潍坊寿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