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晚报网讯(记者 朱亚运 通讯员 桑颖颖)11月13日下午,中国(江苏)第20期援圭亚那医疗队、第20期援马耳他(南通片区)医疗队回国总结会举行。

从去年9月至今年9月,两支医疗队的19名队员踏上援外医疗征程。面对圭亚那马耳他医疗资源短缺,群众健康需求迫切的现状,医疗队伍深入基层,开展义诊巡诊与健康宣教,通过诊疗疑难病症、普及卫生知识、培育医疗骨干等务实举措给当地群众送去感动温暖,累计诊疗超1.8万人次,开展健康义诊、送医上门等公益活动81场;针对当地高发及疑难病症精准发力,引入新技术110余项。

江苏省南通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讲师周雯婷是援马耳他医疗队的翻译,援外期间她不仅充当语言交流的桥梁,也以自身行动传播医疗。“马耳他是典型的地中海气候,当地居民得风湿关节炎的较多。一方面传播中医疗法,一方面进行心理疏导。”周雯婷告诉记者,得益于此前在国内的专业医疗培训,每次义诊期间,她都亲自上阵,教授当地居民练习八段锦。

援外期间,医疗队始终坚持党建引领,秉持“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理念在当地开展各项工作,通过临床技术赋能、人才培养、义诊巡诊等多元化举措,成功推动医疗援助工作从“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人才培育、留下技术火种,秉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理念,通过手术演示、理论授课等方式,开展培训48次,带教350余人,为当地医疗事业长远发展注入南通基因。
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肝胆外科主任医师钱益与当地医生共同为一名肝脏肿瘤患者切除手术。手术中,钱益医生一边仔细分离肝门部的血管和胆管,一边向当地医生讲解着这些操作的技术要领。在他看来,援外的意义不止是救治当地居民,更要给当地引入相关医疗技术和理念,对当地医生做好“传帮带”,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南通市副市长于立忠说,南通援外医疗要以本次总结会为新起点,系统梳理过往做法,提炼特色经验,为后续工作提供可复制的参考路径。同时市卫健委要紧扣国家战略部署与。南通发展需求。持续发展医疗合作的广度与深度,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医疗援外是中外友好的重要纽带,队员们主动承担民间外交官职责,用实际行动为南通对外交流合作开启新舞台,以文化为桥,促进民心相通。通过当地文化日展示蓝印花布,创新推出海外版中医夜市,举办中国美食文化节、与圭亚那大型孔子学院合作等,积极传播中国文化,讲好南通故事。
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鲍军说,希望全体队员继续传承弘扬中国医疗队精神,将在援外一线训练出的过硬本领,积累的宝贵经验,升华为国家家国情怀,转化为守护江苏人民健康,服务国家发展的强大动能。努力抓好经验的转化,政策精神的传播者和发展的谏言者,为推动江苏卫生健康事业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更高质量的发展贡献更多的社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