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汽车行家综合
欢迎供稿 | 请添加微信shaoyanlin412
杰兰路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1-9月乘用车市场新能源渗透率已经达到51.5%——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拐点,标志着新能源汽车正式成为市场主流。
在这场悄无声息却又轰轰烈烈的变革中,一场关乎“在哪里卖车”的渠道革命正在全国范围内上演。传统4S店的重资产模式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轻量化、多元化、下沉化的全新渠道策略。
渠道大变局:从“重装甲”到“轻骑兵”
纵观各大品牌的门店调整策略,一个清晰的趋势浮现:位于商圈的商超店呈现缩减趋势,而临时展位、店中店、小规模展厅等轻量化渠道成为众多品牌共同的选择。
这种转变的背后,是汽车品牌对渠道效率的重新考量。吉利银河的展示空间从一季度的286家减少至三季度的184家,降幅高达35.7%;岚图空间(商超店)同样减少10家。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临时展位类渠道的快速扩张——岚图展厅新增114家,猛士体验展厅达到60个点位。
渠道之变的本质是成本结构与用户触达方式的变革。 商圈门店虽然客流可观,但高昂的租金成本在销量增长放缓的背景下变得难以承受。轻量化渠道以其灵活性和低成本优势,成为品牌试水市场和扩大覆盖的理想选择。
图片来源:杰兰路
新能源品牌:三大阵营,三种打法
在新能源阵营中,根据渠道策略的不同,我们可以将主要品牌分为三大类别。
下沉激进派:猛士、方程豹、理想
猛士品牌在今年展开了全面扩张,新增覆盖三线城市38座、四线城市14座。更为值得关注的是,东风正携手华为在猛士品牌进行建店探索,这种跨界合作预示着渠道模式的进一步创新。
方程豹自开放经销商加盟后,门店数量持续增长,在完成对一二线城市的全覆盖后,今年逐步向下沉市场渗透。第三季度新增覆盖22座四线城市,31座五线城市。
理想汽车则在下沉城市开展“百城繁星计划”,约40%的门店为临时展位。三季度新增覆盖的14座城市中,四线城市7座,五线城市5座,下沉决心坚定。
高线坚守派:智己
智己渠道建设持续聚焦于高线级城市,三线及以下城市的门店占比仅为30%,相比阿维塔的40%,其渠道下沉程度相对有限。这种策略体现了品牌对自身定位的坚持——专注高端市场,暂不参与下沉市场的混战。
网络借力派:吉利银河、小米
吉利银河通过将几何、翼真并入银河网络,实现了渠道的快速扩张。其创新的“吉行驿”超市型分销渠道在第三季度已经达到近900家,整体网络数量超过2000家,展现出渠道创新的强大威力。
小米汽车则充分利用其现有3C渠道优势,依赖小米之家网络快速扩张,三季度净增112家,正快速向三四线城市布局网点。这种跨界渠道复用模式,为行业提供了新的思路。
传统品牌:收缩与转型并举
与传统燃油车市场份额下滑同步,传统品牌的渠道网络也面临着巨大压力。
图片来源:杰兰路
广汽本田门店数量持续减少,至2024年三季度已锐减至800家以下,并且关闭了全部107家e空间(商超店)。奔驰、宝马、奥迪组成的“德系三强”同样不容乐观,宝马已经关停所有商超店,4S店相比一季度减少36家;奔驰的4S店本季度减少64家,2S店减少11家。
豪华品牌经销商退网潮从去年延续至今年三季度, 反映出传统豪华车市场正在经历深度调整。
在这一片收缩声中,也有积极求变的代表。东风日产自4月份N7上市以来,推进了一系列渠道变革:区分新能源与燃油车的销售渠道,建设新能源专营店,还将车型投放至汽车之家空间站。同时,在购车流程上实现销售和交付功能分离,推动门店形象升级和人员着装年轻化。这些举措无不体现着传统品牌向“新势力”学习的决心。
渠道变革背后的深层次逻辑
用户触点逻辑改变:从“人找车”到“车找人”
传统4S店模式建立在“人找车”的逻辑基础上——消费者有购车需求时,会主动前往4S店看车试驾。而在信息过载的今天,这种被动等待的模式已然失效。
轻量化渠道的核心价值在于实现了“车找人”——让产品主动出现在消费者的日常生活场景中。无论是购物中心里的临时展位,还是超市里的“店中店”,都是在消费者无预设购车意图的场景下,创造品牌曝光和产品体验的机会。
下沉市场的战略价值凸显
新能源汽车在一二线城市的竞争已趋白热化,而下沉市场则成为新的增长引擎。岚图的临时展位和4S店已经渗透至五线城市;极狐启动了向三线及以下城市的下沉;小米汽车也在快速向三四线城市布局网点。
这一趋势的背后,是下沉市场消费升级与充电基础设施完善的双重驱动。随着农村居民收入提高和乡村充电网络建设提速,下沉市场对新能源车的接受度正在快速提升。
图片来源:杰兰路
渠道效率重新定义
传统4S店“大而全”的模式虽然能提供完整服务,但高昂的建设和运营成本在微利时代显得不堪重负。通过功能拆解,品牌可以在不同场景配置不同功能的终端,实现效率最大化。
例如,东风日产将销售和交付功能分离;极狐同时拥有超过300家极狐中心(4S)以及33家小规模展厅(2S);岚图则根据不同城市能级配置不同类型的门店。这种“功能模块化”的渠道策略,正成为提升单点效率的有效手段。
05 未来展望:渠道变革才刚刚开始
随着新能源渗透率突破50%,汽车渠道的变革不会停止,反而会加速推进。
混合模式将成为主流。 未来的汽车渠道很可能是“旗舰店+卫星店+临时触点”的混合模式。旗舰店承担品牌展示和综合服务功能,卫星店提供销售和轻度体验,临时触点则负责引流和试驾邀约。
第三方渠道价值凸显。 华为与猛士的合作、汽车之家空间站与东风日产的结合,都预示着第三方渠道资源的价值将进一步释放。专业的事由专业的团队来运作,可能会成为行业新选择。
数字化与实体渠道深度融合。 线上获客、线下体验的模式将更加成熟。渠道的物理形态在变,但其本质功能——品牌展示、产品体验、销售服务——不会改变,变化的只是这些功能的组合方式和实现路径。
结语
从商圈撤退,向县城进发,汽车渠道的这场大变局,折射出整个行业从产品定义到营销模式的全面革新。51.5%的渗透率不仅仅是一个数字,更是一种宣告:新能源汽车时代真的来了,而与之匹配的新渠道时代,也正在我们眼前快速展开。
在这场变革中,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渠道模式,只有最适合品牌定位与用户需求的解决方案。唯一可以确定的是,那个依靠4S店“重装甲”打天下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