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以来申请港股IPO的医疗保健企业数量超过40家,如11月以来的短短半个月,申请的数量就有8家了。 ]
今年以来,港股医药二级市场的复苏,提振了企业们IPO融资热情。根据Choice金融终端数据,截至11月14日,港股的医疗保健板块今年累计迎来了23家企业成功上市,而去年同期仅有8家企业上市。
当前,还有不少医疗保健企业正在排队上市。据第一财经记者统计,今年以来申请港股IPO的医疗保健企业数量超过40家,如11月以来这短短半个月,申请的数量就有8家了。
随着拟IPO企业数量增多,如何寻找到合适的投资人,企业之间的竞争也变得激烈,而企业与机构投资者之间也多了几分博弈。
博弈力度加大
11月12日,明星药企百利天恒(688506.SH)在港交所发布的一纸关于延迟全球发售消息,引发各方关注。
按照百利天恒原定的计划,本次全球发售H股基础发行股数为863.43万股,其中,初步安排香港公开发售占比10%;国际发售占比90%。发行的价格区间初步确定为347.50港元至389.00港元。公司预计11月17日在港交所挂牌上市。
但这一切突然暂停。对于延迟发售原因,百利天恒称是“鉴于目前的市场情况”。
目前有分析称,包括基石投资者在内的认购,并没有达到一个比较理想水平。
第一财经记者亦向百利天恒了解详情以及重启发行的时间,但未获得回应。
当前,随着拟IPO药企数量增多,不少企业都希望找到基石投资者“背书”。基石投资者认购IPO股份,需接受至少六个月的强制锁定期,他们的参与,可以向市场传递出企业价值被专业大型资本认可的强烈信号,在提升发行信誉的同时,也可以起到稳市作用。
“今年医药二级市场上不少个股已实现比较多的涨幅,投资人今年的业绩可能达标了,他们当前更愿意把精力放在新公司上,相较于已上市的公司,拟上市公司还有一定的折价空间,这些企业也希望找到有实力的基石投资者做背书。因此,这段时间,保荐机构都在积极带着内地的生物科技企业进行路演。中国香港一些比较大的投资人办公室,一天可能要接待五到六波路演。”前述拟IPO企业人士说。
该药企人士表示,他们也在抓紧时间路演,因为进入到12月,圣诞节假期快来了,香港的投资人也会陆陆续续放假。
这些项目抢手
今年以来,国产创新药企相继达成的对外授权交易,催生了资本市场医药股行情。今年前9个月,恒生创新药指数累计涨幅翻倍,再加上港交所今年8月份推行的IPO发售与定价机制改革,基石投资者参与药企IPO的积极性也提高了。
今年以来已成功上市的23家港股医疗保健企业,有多达16家企业均有基石投资者参与IPO股份认购,其中劲方医药(02595.HK)、银诺医药(02591.HK)、维立志博(09887.HK)、药捷安康(02617.HK)、恒瑞医药(600276.SH;01276.HK)、映恩生物(09606.HK)这些企业参与认购的基石投资者在5家或者5家以上,这里面不乏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瑞银资管、高瓴资本、礼来亚洲基金、博裕资本、清池资本等知名投资机构。
如恒瑞医药港股IPO时基石投资者合计锁定发行份额的43%;映恩生物港股IPO时引入的基石投资者更是多达15家。
值得注意的是,近两个月,医药二级市场的火热不及前期,但药企申请港股上市的热情依旧不减。9月29日,A股企业贝达药业(300558.SZ),再度向港交所递交H股上市申请,这是第三次试图冲击港股IPO,此前两次分别在2021年2月和12月递表,均因未能在有效期内完成发行而“失效”。11月10日,A股医疗器械“一哥”迈瑞医疗(300760.SZ)也向港交所递交IPO上市申请。
前述医药投资人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现在医药IPO项目很多,基石投资人确实有些看不过来了,再加上近期医药二级市场行情不如前几个月火热,医药一级市场还没真正回暖,基石投资者已变得更加理性。
该投资人观察,对于医药IPO项目,市场投资在走向分化,部分项目还是很抢手,比如跟siRNA(小干扰RNA)药物、ADC(抗体偶联)药物、AI方向等相关的,受到的关注度相对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