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汝觉35分,兑换衣架、洗衣粉;俞国栋25分,兑换毛巾、牙膏;于登来40分,兑换洗洁精、洗发水……”近日,武坚镇双林村的乡村治理积分超市前人头攒动,村党总支书记夏小伟穿梭其间,仔细核对村民的积分台账。这是村里推行积分制以来第一次集中兑换。
今年,双林村创新试行乡村治理积分制,以“积分”为纽带,激活村民参与基层治理的热情,逐步破解长期以来“干部干、群众看”的困境,推动村民从“旁观者”转变为“主人翁”。小小积分,释放出推动乡村治理的大能量。
“最近,我垃圾清运得了15分,河道清理加了20分,参加活动还得了20分呢,一共挣了55分!”村民马有法满脸笑容,手里拎着刚兑换的沐浴露、毛巾和牙膏。
记者注意到,积分超市的货架上摆满了洗洁精、洗发水、衣架等生活必需品。“考虑到村里老年人多,我们特意选了这些实用物品作为兑换礼品,很受欢迎。”夏小伟介绍,这种“干活挣积分、积分换物资”的新模式,让村民们感到新鲜又实惠。集中兑换当天,有32户村民参加。
翻开积分细则:调解邻里纠纷积5分,参与志愿活动每次加5分,建言献策被采纳积5分;扒翻种植1处扣5分,乱堆乱放1处扣2分……“这些标准是村民代表商量定的,大家都很清楚。”夏小伟告诉记者,积分管理评委会将乡村建设、人居环境、矛盾化解3大类9项事务量化赋分,明确违法失信、矛盾化解等2大类7项扣分项。
正是这细致的“积分标尺”,悄悄改变着村民的行为习惯,也给双林村带来了看得见的变化。走在村道上,只见房前屋后整洁有序,河水清澈,昔日杂物堆积的现象已明显改善。“积分制实施以来,村民主动清理房前屋后杂物的频次大幅增加,乱堆乱放现象减少90%以上。”夏小伟说。
村民王万兆是率先响应积分制的代表之一。他用参与议事会议和志愿服务积攒的35分,兑换了纸巾和洗发水。“这换的不仅是物品,更是一份荣誉。现在看到有人乱扔垃圾,我都主动提醒。”
“大家齐心一起干,治理氛围完全不一样了。”谈及积分制带来的变化,夏小伟感慨万千。数据是最有力的证明:如今村里有100余名村民常态化参与庄台清洁、公益服务;红白事平均支出同比下降30%以上;三季度以来,村级议事协商参与率从不足30%提升至65%,矛盾纠纷化解率超95%;村级志愿者队伍从最初的16人扩充至35人,孝老爱亲、邻里互助的暖心故事在村里随处可见。
从道路清洁到矛盾化解,从乡风文明到普法宣传,小小积分正在乡村治理的神经末梢发挥着大作用,文明新风正吹遍乡村的每个角落。夏小伟表示,下一步,将持续深化积分制,进一步完善积分评价体系,拓展积分兑换服务项目,让“村里事”真正成为“自家事”。
来源:江都融媒
作者:通讯员 沈超 记者 浦成华
编辑:黄声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