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毛利率持续提升
11月17日,小鹏汽车发布的2025年三季度财报显示,公司营收为203.8亿元,同比增长101.8%,环比增长11.5%。
与此同时,小鹏汽车的亏损也在大幅收窄,三季度亏损3.8亿元,比二季度亏损的4.8亿元有所减少,比上年同期18.1亿元的亏损,更是大幅下降。在当晚财报电话会上,小鹏汽车表示,将在今年四季度实现盈亏平衡。
相对于破纪录的营收,小鹏这次财报最大的亮点之一,是毛利率也创下历史最佳水平。今年三季度,小鹏的整体毛利率达到了20.1%,超过了特斯拉(18%)和比亚迪(17.6%),同比提升了4.8个百分点,环比提升2.8个百分点。
不过,具体到汽车业务的毛利率,小鹏为13.1%,而上季度该数字是14.3%。小鹏方面解释称,按季下降是由于产品换代所致。里昂发布的研报认为,新款轿车P7的高端配置与生产转型,加上其销售乏力,是导致车辆毛利率按季下降的原因。
作为衡量企业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超过20%的综合毛利率还是给了小鹏汽车不少信心。
究其原因,销量爆发是这次财务数据显著改善的直接原因。在203.8亿元的总收入里,汽车业务贡献了180.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05.3%,环比增长6.9%。三季度,小鹏交付量达到116007辆,创下公司有史以来单季度最好成绩。甚至9月份的交付量还突破了4万辆。截至10月末,小鹏今年累计交付量达到35.5万辆,提前超额完成了年初定下的35万辆销量目标。
小鹏汽车董事长兼CEO何小鹏在财报会上透露,9月,小鹏海外市场月销量首次突破5000辆,同比增长79%。今年1~9月,小鹏汽车海外累计交付量突破2.9万辆,同比猛增125%。
“2026年,我们计划面向海外市场推出至少三款新车型。”何小鹏说。据了解,目前,小鹏在印尼、奥地利的工厂已经正式投产,并启动了德国慕尼黑研发中心。

除了汽车业务,小鹏的技术输出能力,也在为其兑现商业价值。第三季度,小鹏的服务及其他收入为23.3亿元,同比增长78.1%,环比增长67.3% ,利润率高达74.6%。前三季度,小鹏这部分收入累计为51.6亿元。
小鹏的技术服务收入主要来自大众集团。目前,小鹏的图灵AI芯片已经获得了大众集团的定点,双方合作的车型也会在2026年量产。“我们在对外技术合作中会产生授权收入,这将反哺我们的研发。”何小鹏表示。
财报显示,小鹏汽车目前现金储备规模达到483.3亿元。三季度,该公司研发投入24.3亿元;前三季度,小鹏累计研发投入已经达到了66.2亿元。
从汽车收入的产品贡献看,MONA M03功不可没。虽然改款G6、G9和全新G7总体月销量也破万了,但目前,MONA M03在小鹏中的销量占比保持在40%左右。如果想在四季度改善盈利,小鹏汽车需要警惕低价车型占比过高的问题。
何小鹏认为,增程将是小鹏汽车业务的下一个增长点。他的依据是,小鹏X9超级增程版的预售订单是上次预售的近4倍。据悉,小鹏X9超级增程版将于11月20日正式上市。
小鹏方面预计,今年四季度,公司的新车交付量将在12.5万~13.2万辆之间,总收入为215亿~230亿元。
2026年,小鹏将进入更大的产品周期,于一季度推出3款增程产品,年内上市7款“一车双能”车型,“其中包括我们在重要细分市场投放的首款产品。”何小鹏补充道。
02、人形机器人售价或接近汽车
三季度财报发布不久前,小鹏刚举办完第七届科技日,当天何小鹏向外界展示了第二代VLA大模型、Robotaxi、全新一代IRON人形机器人、汇天飞行汽车。看似不同的产品,背后却是同一个核心——即何小鹏提出的“物理AI”概念,让机器理解并主动改变物理世界。
因此,在本次财报会上,除了汽车业务,分析师们最关注的还有小鹏汽车的人形机器人与Robotaxi的商业化进展。
何小鹏称,这次科技日上,IRON仅展示了少部分能力。到2026年二季度,小鹏将会实现人形机器人全面丰富的能力集成;年底率先规模化量产。IRON首先将进入商业场景提供服务,比如导览、导购。
据小鹏方面介绍,在此前的研发中,人形机器人成本一直居高不下;但今年上半年,机器人真正开始进入量产准备后,何小鹏认为机器人的BOM(物料清单)成本最终将与汽车接近。基于此,他认为,未来机器人和汽车的售价也会比较相近。

“从长期视角看,我认为人形机器人的市场潜力比汽车更大。”何小鹏分析,一旦机器人像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一样跨过电动化和智能化拐点,就会迎来爆发性增长。他希望,到2030年,小鹏机器人销量能超过100万台。
Robotaxi方面,小鹏汽车已与高德达成合作,小鹏Robotaxi将正式接入高德平台,提供L4级无人驾驶出行服务。此前,文远知行、小马智行等企业已接入高德平台,在部分城市开展服务。
何小鹏表示,相比于其他友商,小鹏有很大的不同,希望做好“工具箱”,开放好接口能力,以适应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商业环境,“一旦我们跑通商业模型,我们就能在多个国家、城市快速地建立更多Robotaxi生态”。
不论是人形机器人还是Robotaxi,何小鹏认为,开放的生态才能带来最大化价值。接下来,小鹏将开源物理世界模型、开放人形机器人SDK(软件开发工具包),扩大物理AI应用生态。
看到小鹏的定位转变,不少行业人士都在感叹其越来越像特斯拉了。小鹏汽车副董事长兼联席总裁顾宏地也承认,目前小鹏和特斯拉都同时聚焦打造智能汽车、自动驾驶、人形机器人等等,确实比较类似。
但是当前特斯拉的市值超过1.3万亿美元,是小鹏汽车的60倍以上。和传统汽车厂商不同的是,市场给予特斯拉高估值,包含了很多对该公司Robotaxi、人形机器人、能源业务等方面的增长预期。
抛开Robotaxi与人形机器人这类尚未商业化的业务不谈,今年三季度特斯拉的能源业务收入就已经超过同期小鹏的总收入。
总而言之,想成为下一个特斯拉,小鹏汽车还有很多提升空间,当务之急是证明汽车业务能持续盈利。或许只有这样,当公司的Robotaxi、人形机器人等业务在未来实现商业化之时,小鹏的估值空间才会产生1+1>2的效果。
(作者 | 董雪,编辑 | 田梦,图片来源 | 视觉中国,本内容来自财经天下WEEK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