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俊岭
近年来,中国玩具产业规模不断提升,产品种类日益丰富,产品质量长期处于较高安全水平。但同时,一些不符合标准、产品质量存在较大隐患的劣质玩具的出现,也给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带来负面影响。近期,工业和信息化部牵头加紧对GB 6675.1至GB 6675.4《玩具安全》4项强制性国家标准进行了修订完善,并于近日经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
新修订发布的4项《玩具安全》强制性国家标准,在关键技术指标上有哪些新变化?在11月19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司长何亚琼说,本次修订在充分调研我国玩具行业技术发展现状,并对标ISO、欧盟等国际标准的基础上,对玩具产品质量安全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进行了全面升级,提升了强制性国家标准的约束力和适用性。
在防范健康损害方面,增补了甲醛、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短链氯化石蜡、硼元素等10类有害物质限量要求,大幅提升对玩具产品中化学类有害物质的覆盖类别,解决小朋友放入嘴里、污染手臂、伤害身体等问题。
在机械物理安全方面,增加了明火装置玩具、食品造型玩具等新产品的技术要求,优化了原标准中悠悠球、充气玩具、吸盘弹射物等细分品类产品的特定要求,强化标准技术要求对玩具产品物理安全的适用性。
在防火安全方面,新增了面具等头戴玩具的阻燃性能技术要求,完善了玩具化装服饰、玩具帐篷等供儿童进入的玩具、软体填充玩具等三类产品的阻燃性能测试方法,切实保障玩具产品的防火安全。
“2024年,我国国内市场玩具零售总额达978.5亿元,比2020年增长25.5%;玩具产品出口额达398.7亿美元,比2020年增长19.1%,超四成产品出口美国、欧盟市场。据有关机构测算,预计2025年全年,我国国内市场玩具零售总额将超1000亿元。”何亚琼说,新修订发布的标准,相当于以前及格分数线是60分,现在提升到90分才算合格。
针对社会上较为关注的AI玩具问题,何亚琼说,将鼓励玩具企业和AI技术企业强强联合,融合市场需求洞察和新技术集成应用的优势,把更多的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玩具中,打造更多AI玩具爆款,引领消费潮流,让孩子们沉浸式体验AI科技、中国文化。同时,会同相关部门加强研判,在指导玩具企业加强技术防护的同时,适时研究制定相关标准,切实保障AI玩具质量安全和数据隐私安全。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质量监督司副司长苗雨晨说,今年以来,各地市场监管部门共监督抽查玩具等儿童用品1.8万批次,检查儿童用品生产销售企业7万余家次,发现并督促整改问题企业近2000家。下一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将按照GB 6675《玩具安全》系列强制性国家标准要求,强化玩具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持续深入推进儿童和学生用品安全守护三年行动,力争到2027年实现儿童和学生用品质量安全隐患有效治理、安全水平显著提升。
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一级巡视员冯海沧说,中国既是玩具生产大国,又是玩具出口大国,而标准在促进外贸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目前ISO玩具国际标准已发布新版本,中国执行的GB 6675《玩具安全》需要及时对标更新,并保持与国际标准相对领先的水平,更好服务中国玩具产品外贸工作,向世界提供更优质产品。
编辑:陈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