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甘肃新闻11月14日电(刘潇 白洁 米静 李晓艳)粉笔在黑板上划过一道清晰的抛物线,伴随着下课的铃声,稳稳落回粉笔盒。酒泉市金塔县第四中学三年级(5)班的教室里瞬间活跃起来,几个学生围到讲台边:“樊老师,下午拍视频吗?”
站在学生们中间的樊玉龙笑了笑,说:“拍!”
这个1996年出生的阳光小伙,既是课堂上严肃认真的教师,也是课后带学生们疯玩的“孩子王”,更是网络世界里传递温暖的“顾己学长”。
故事要从2018年说起。彼时,正在准备毕业实习的樊玉龙站在了人生选择的十字路口:是留在繁华城区,还是奔赴偏远山区?
“我想挑战一下自己!”樊玉龙毅然背起行囊,前往临夏州东乡族自治县春台乡石家沟小学支教。
教学间隙,他用手机随手记录支教日常。起初账号只有35个粉丝,转折点来自一次送学生回家的经历。
看着孩子们在山路上独行的身影,他拍下短视频发布到抖音。这条视频意外爆火,粉丝一夜涨了7万多,爱心私信接踵而来——有人想资助孩子,有人愿捐物资,还有机构主动提出合作。

图为樊玉龙支教时与学生的合影。酒泉市融媒体中心供图
一年支教期满,樊玉龙通过自媒体平台,为石家沟小学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改变:爱心人士捐赠的图书室拔地而起,崭新的塑胶操场取代了水泥地,各类体育器材和过冬衣物堆满了教室。
“孩子们开心的眼神,我到现在都记得。”樊玉龙说,“原来,镜头不仅能记录生活,还能为孩子们搭起希望之桥。”
曾经的支教经历,彻底改变了他对教育教学的理解。毕业后,得知家乡金塔也有不少留守儿童,他毫不犹豫回到故土,先任教于东坝镇小学,后到金塔县第四中学教书。
过去五年间,樊玉龙找到了粉笔与镜头的最佳距离——全网粉丝涨到650多万,视频总播放量突破十亿。
“有人说我成了网红,但我知道,这份网络影响力的真正意义在于,它能让更多人关注到乡村教育。”樊玉龙说。
这五年,他的职业规划从“找份好工作”变成了“守护好孩子们”,从一份工作升华为一项事业。“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每一个瞬间,都让我觉得一切值得。”樊玉龙说。

图为樊玉龙给学生答疑解惑。酒泉市融媒体中心供图
如今,樊玉龙的脚步走得更远。周末和寒暑假,他化身“甘肃最美家乡代言人”,直播推广金塔蜜瓜和枸杞;他发起“微光计划”,培养出30余名学生成为校园网络文明宣传员;曾受他影响的学生在大学里也组建了公益社团,将这份善意传递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