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精河县茫丁乡的温室大棚内暖意融融,与棚外的微凉天气形成鲜明对比。红彤彤的西红柿挂满藤蔓,翠绿的辣子压弯枝头,各类应季蔬菜进入集中采收上市期。田间地头的丰收图景,不仅让种植户们腰包鼓了起来,更绘就出当地以特色设施农业助推乡村产业振兴的生动答卷。

11月6日,记者走进东庄村种植户张红军的蔬菜大棚,一派繁忙景象映入眼帘。种植户们穿梭在藤蔓间,手脚麻利地采摘成熟蔬菜,鲜嫩的果蔬很快装满竹筐,即刻送往订单客户手中。“昨天接了一批订单,今天得抓紧采摘送货,可不能耽误人家销售。”张红军一边分拣西红柿,一边向记者介绍。
有着20余年蔬菜种植经验的张红军,是当地小有名气的“棚二代”。凭借对市场需求的敏锐把握,他今年精选辣子、芹菜、西红柿三个品种,在4座大棚里进行两茬种植。“科学管理+设施升级+适宜气候,今年又是丰产丰收年。” 张红军算起了收益账:“春茬芹菜、西红柿,秋茬辣子的价格都有所不同,春秋两季总产量约28吨,毛收入13万元左右,比去年多挣2万多元。”
丰收的背后,离不开种植设施的升级迭代。今年年初,张红军利用农闲时间,将原先不足500平方米的旧棚改扩建为900平方米的新棚。“新棚空间大,通风透光好,不仅干活方便,果子长得也更饱满,口感和品相都提升了不少。”张红军说,新棚的产量比旧棚增加了三分之一,售价也随之提高,为丰产增收打下了坚实基础。
销路畅通是种植户安心生产的“定心丸”。如今,张红军的蔬菜销售网络已覆盖博乐、精河、奎屯等周边区域,拥有稳定的固定订单客户。“我们精河的蔬菜在价格上有优势,周边市场需求旺,根本不愁卖。”今年,他还计划通过县外贸协会,将西红柿、芹菜、辣子出口到哈萨克斯坦,“预计12月份就能实现首批出口。”
近年来,茫丁乡依托优越的地理和气候条件,秉持“一村一品”发展思路,大力培育特色设施农业。目前,已建成温室大棚243座,吸引97户农户参与种植,涵盖西红柿、黄瓜、茄子、辣椒等10余种蔬菜,年产绿色蔬菜560吨,年育苗能力达60万株以上。这些鳞次栉比的蔬菜大棚,不仅是农户们的“致富棚”“希望棚”,更成为精河县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持续不竭的动力。(马东强、阿衣努尔·白克拉洪)
上一篇:我省蔬菜价格小幅波动
下一篇:隆德冷凉蔬菜产业“双线”报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