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个澳洲姑娘在成都夜市举着一根快赶上她胳膊粗的烤串,冲着镜头喊太疯狂了的时候,让人明白了,咱们中国人每天过的日子,在别人眼里可能就是一场盛大的体验。

这姑娘名叫艾米,是位澳洲来的旅游博主。
本来她就打算在成都待一天,吃些当地的食物体验一番就走人。

结果呢?从早上七点一直吃到晚上十一点,最后捂着肚子说了句让人捧腹大笑的话,她终于知道中国人为啥都那么苗条了,因为大家每天都得在夜市里走马拉松啊。
确实说的有道理,好吃的太多了,不得来回跑。
说起来艾米这趟成都美食之旅从一开始就挺有意思的。
早上她随便进了一家看着不咋起眼的早餐店,点了肉丝面、手工馄饨等食物。

老板介绍这店1931年就开了,她当场愣住了,嘀咕了一句:“天哪,比我奶奶年纪还大。”
但真让她惊到的不是店有多老,而是中国人对早餐的态度。
澳洲人早上可能就一片吐司配咖啡完事,可在成都呢?光早餐就有肉丝面、手工馄饨、小笼包等众多选择,居然还有甜品。
她吃了一勺那个冰凉甜丝丝的甜品,整个人都惊住了:“这也太清甜爽口了吧?”
中午她又去了早餐店对面那家据说特别火的面馆。
接下来她发现一个挺有意思的事,成都人吃面就跟澳洲人喝咖啡似的,每个人都有自己死忠的那一家。
有人能排一小时队,就为了吃自己喜欢的那家的面条。

而且每家店都说自己有秘方,哪怕就是红油里多放了点啥,食客们都能为这事儿争半天。
不过这些都不过是小打小闹罢了,待天色一黑,艾米步入抚琴夜市,这才真正见识到什么叫民以食为天。
夜市里密密麻麻全是人,直让她瞪大了眼睛,空气中弥漫着烤串的焦香、油炸的香气还有各类调料的味道相互交织,香味一个劲儿往鼻子里钻。
博主印象最深的可能还是吃烤肥肠,当摊主从一个黑塑料袋里掏肥肠的时候,艾米的脸色从好奇变成了害怕。
她小声问同伴:“我们真要吃这个东西吗?”可等她咬了第一口,外皮焦脆的肥肠和韭菜清香、辣椒粉的辣爽一齐在她嘴里迸发之时,她眼睛一下就亮了。
“太疯狂了,”她边嚼边说,“在澳洲,内脏大家都不吃,没想到在这儿,居然这么好吃!”

围观的中国食客都乐了。有个大爷拍拍她肩膀:
“姑娘,在中国啊,能吃的咱都不浪费。”
她还试了网红油炸毛豆腐,看着那毛茸茸的豆腐,她还开玩笑这能吃吗?

可看见十几个人排队买,她还是忍不住排上了。
一咬这油炸后的毛豆腐,那叫一个外酥里嫩的,她那表情可复杂了:“有点像奶酪吧,但又有股发酵的怪味儿,可是……我怎么还想再来一块?”
逛完整个夜市后,艾米就跟个充满好奇的小娃娃一样,每个摊位都得停下来瞅瞅。
在煎饺摊那儿,她看着阿姨颠锅铲,忍不住感叹道:“这简直就是一场艺术表演。”
喝了口冰饮料缓了缓神儿,又接着在美食堆里快乐地溜达起来,博主表示要把好吃的都吃个够。

可你知道最有意思的是啥不?不是艾米被中国美食征服了,而是她让我重新看了看咱们这些习以为常的东西。
咱每天路过的夜市,在她眼里那是美食嘉年华。
艾米离开的时候,行李箱里满满当当全是调料和零食。
她说要把成都的味道带回澳洲,让更多人晓得,地球那一边有这么个好地方,把过日子里吃饭这档子事给整成艺术。
我看了就决定,今晚我不点外卖了,我要到楼下的夜市去,好好地去逛吃一番。
说实话,有时候,生活里的精彩,没准就在一串烤肥肠里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