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第29期全省高校领导干部暑期读书班开班,首项安排便是外出调研。广东高校党委书记、校长“兵分八路”,走进广州9家高新技术企业和1个“双百行动”帮扶点,探讨产学研及校地合作新路径。
今年以来,人工智能应用深度融入大众生活。在广州生物岛,书记校长们纷纷坐上了由文远知行公司自主研发的无人驾驶小巴。
“无人驾驶产品可以率先在高校使用。”体验完后,中山大学党委书记朱孔军直接“开麦”。他认为,年轻人代表未来,容易接受新事物,大学也需要有科技感。
“我们可以考虑团购!”华南农业大学党委书记李凤亮接过话茬,现场抛出了“订单”。
高校要“团车”,企业要“团人”。
文远知行是全球领先的自动驾驶科技公司。面对书记们的“团购”需求,公司创始人韩旭也抛出“橄榄枝”,直言急需人工智能、计算机方面的人才。
“我们可以提供各类人才”“欢迎介入我们工程学院的前端人才培养”“可以加强校企科研合作”……书记校长们热情回应,欢迎文远知行团队来校“坐一坐、聊一聊”。
人才是科技创新的根本支撑。在粤芯半导体参观点,公司总裁陈卫抓住高校书记校长调研机会现场“摇人”,他连夜从外地赶回广州,“就是想当面跟大家说出心声”。
如今,企业与高校“双联手”,科研成果产出的效率提高了,相关领域的创新技术应用也步入了“快车道”。此次读书班外出调研,更是为进一步深化合作搭建了桥梁。
今年是“百千万工程”实现“三年初见成效”目标的重要节点。在读书班的“双百行动”调研点——广州从化的荔枝产业博览园,书记校长们品尝起冷冻的“井岗红糯”,直呼“新鲜好吃”。
保鲜是荔枝领域的“千年难题”。华南农业大学教授曹庸携团队与企业合作,对荔枝进行冻眠锁鲜,建成了年产1000吨的超低温速冻荔枝生产线。经高校科技助力,如今从化农业总产值今年一季度增速7.5%,位列广州市第一。
“现场教学,让我们更清晰应用型高校的发力方向。”珠海科技学院党委书记廖立国说,学校将进一步加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服务地方产业高质量发展。
南方日报记者 陈伊纯 马瑞婕 姚昱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