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盘点年内13家购物中心餐饮区域调改与“餐饮空间IP化”趋势。
来源:铱星云商
主编:曹婕
撰文&编辑:刘瑾
近两年,随着消费者消费理念趋于理性,在购物中心的众多业态中,餐饮业态凭借强烈的线下体验属性愈发受到重视,甚至出现了购物中心正演变为“美食城”的市场声音。
这一趋势在短期数据中已初现端倪。据铱星云商《全国商场2025年客流报告·品牌开关店》对30个中等体量购物中心的监测,第三季度餐饮业态新开门店表现持续亮眼:7月新开门店数量位居各业态第一;8月整体热度环比放缓,但部分餐饮品牌表现依然强劲;9月餐饮业态新开门店总数回升至第二位。
具体到实际项目中,无论是高端商场还是大众化项目,都在积极通过餐饮区域的调改,提升线下吸引力与市场竞争力。
01.
这些商场的美食区域有了新变化
在存量时代下,众多购物中心正通过自主调改来提升消费体验,以保持市场竞争力。从市场表现来看,无论是高端购物中心还是大众型购物中心,餐饮区域的优化都已成为调改的重点。据铱星云商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至少已有13家购物中心对餐饮区域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调整。
7家高端购物中心餐饮区域调改情况
7家高端购物中心餐饮区域调改情况

表格仅供参考,不足之处请指正
南京德基广场
5月,项目一期7F的「花园食光」对外亮相,该空间占地约2000㎡,以自然共栖为灵感,通过层层绿意打造立体花园式人文生活剧场,引入古冬·海鲜火锅、泰漾、周舍、KR本新村韩国烤肉、满陇山房、鮨·半藏6大品牌。

武汉恒隆广场
6 月,项目焕新升级的B1美食街区「恒享里 FunVille」正式启幕。该空间面积约1757㎡,以“慢生活citywalk”为核心理念,通过优化动线设计、打造室内花园场景增设多处休憩空间等举措,延长消费者停留时间,同时引入山风松池、大食福、林里柠檬茶等特色商户。

图源:金枫设计
济南泉城路贵和购物中心
7月,项目L5层焕新亮相 ,以“高端餐饮+艺术策展”的复合场景,引进悦竹吟·富贵竹吟、剧院式火锅品牌贵庭、宴·齐鲁文化美食剧场旗舰店等多家高端餐饮品牌。

丹尼斯大卫城
7月,丹尼斯大卫城官宣将对B1层启动大规模调改。该楼层一贯定位美食客,汇集了大型超市、简快餐、综合大店与流行杂货等多种业态。此次调改主要针对餐饮业态,首轮亮相品牌包括Blueglass Yogurt、LADERACH莱德拉、Peet's Coffee皮爷咖啡、Q.flavorful、走汕、星巴克臻选等。
其中,瑞士殿堂级手工巧克力品牌LADERACH莱德拉开设了其在河南的首家门店。该品牌巧克力多按克售卖,价格处于市场顶端,部分款式因定位高端被誉为巧克力界的“爱马仕”。据大众点评显示,LADERACH莱德拉丹尼斯大卫城店的客单价约为181元。本轮引入的另一个亮点是Peet's Coffee皮爷咖啡,它同属高端精品咖啡品牌;此外,原有的星巴克常规店也升级为星巴克臻选店。
在当下多数购物中心倾向于打造高性价比地下商业空间、迎合大众消费的趋势中,丹尼斯大卫城此番“反其道而行之”的调改策略,在社交平台上引发了广泛讨论。据悉,上述品牌已于8月全部亮相。在此次调改中,项目不惜砍掉20%的黄金铺位,将通道改造为艺术长廊,让空间转型为社交剧场,以大胆的留白来营造高级感。 此空间为项目的第一阶段改造,第二阶段的改造也已提上日程,B1层还将上新FASCINO(围挡中/河南首店)、树夏(围挡中)、兰熊鲜奶、老韩煸鸡(围挡中)等品牌。

武汉武商Mall
9月,项目B1F「武商里」美食街区20家品牌入驻完毕,包含5大首店品牌,分别为何所有玉米说(华中首店)、莲芯糖(华中首店)、兰金陵粑粑坊(湖北首店)、昕制鲷鱼烧(湖北首店)、阿杏饭团(武汉首店)。此外,还包含原创品牌——摘春月,主营甘草水果和果汁。其余餐饮品牌则为爷爷不泡茶、麦记牛奶公司、fufu land、棠小小大虾生煎、CoCo、奈森良系日式炸鸡等。

图源:小红书@是彭彭呀
西安SKP
11月1日,西安SKP B1层的美食体验区正式启幕,汇集丛芸山、走汕、蔡林记等40余个档口。据悉,该区域为扩容升级改造而成,此前于8月,位于同楼层的BHG高级精品超市宣布闭店并进行面积缩减,其释放出的部分空间正是为此次美食体验区的扩张腾出位置。

图源:小红书@悦西安Justxa
上海尚嘉中心
11月,项目LG2层围挡多时的「Foolu MART美食集市」正式对外开放,该区域为项目全新打造的“WALK&EAT逛吃新主场”,空间以“都市休憩入口的美食庭院”为概念,营造轻松惬意的社交与用餐氛围。
首批20+个餐饮品牌包含来自美国纽约、主营纯正美式三明治的西式简餐DELI NYC、以新鲜为灵感的轻食餐厅leaf&loaf、FUELLAB燃料实验室、林记新旺角烧腊、一食一飨菜饭专家、一品卤味、居家派食养工坊等。

6个大众化购物中心的三类调改方向
在梳理的6个大众化购物中心案例中,从定位到场景再到品牌,它们对餐饮区域的调改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类:

表格仅供参考,不足之处请指正
一是通过强化主题、优化动线、营造氛围提升餐饮区域的沉浸感和社交属性。7月,沈阳皇城恒隆广场B1层焕新升级的食通天·美食市集对外亮相,场景设计上,该空间通过融入盛京水文文化与辽河流域元素,打造全国首个以“曲水流觞”为灵感的沉浸式美食社交场域。

二是通过首店经济打造差异化竞争力。十堰武商MALL里的武商里,在第三季度的焕新中,引入澳挞、蛮涮自助小火锅等十堰首店,以特色产品和亲民价格激活消费活力。而广州天河城的B1层作为其2025年升级焕新的核心区域,以“精致生活方式×潮流社交”为核心,引入超30家品牌,涵盖潮流零售、休闲餐饮两大业态。10家首店中,包含DQ Blizzard&Burgers、巧国源记、千芋本铺、好利来等聚焦餐饮特色的首店矩阵。

三是围绕特定客群的消费习惯定制主题空间,提升适配度。例如北京建外环宇荟聚焦CBD区域楼宇企业职工的消费习惯,以“轻硬装、重体验”为原则,深化“品质餐饮+综合服务”核心定位,完成了B1街区近4000㎡空间的全面改造。该空间引入的湘湘来、四两金、一禾等30余个餐饮品牌中,超50%为北京首店或高口碑品牌,以此满足周边消费者高效、舒适的用餐需求。

02.
竞逐“餐饮空间IP化”
透过上述案例可见,购物中心对餐饮区域的调改主要聚焦于两种方式,一种是对现有品牌与空间进行升级汰换,通过引入能级更高、吸引力更强的餐饮品牌,或是引入如食通天这类拥有成熟经验的第三方公司进行整体运营,从而提升区域的消费档次与客流号召力。
二是由商管公司主导打造主题餐饮集合空间。这类空间通常以多家小型特色档口为核心,借助年轻化的设计与沉浸式场景营造,强化社交属性与打卡传播价值。随着商业竞争趋于白热化、项目对差异化内容的需求不断上升,这类主题餐饮集合空间在近年呈现加速普及的趋势。
例如瑞安新天地旗下的创新美食文化广场品牌Foodie Social、壹方商置的食咩街、新城商业的悦来市集、上海万象城的FOODIE BAZAAR、上海GATE M西岸梦中心的BLOOMARKET、深圳领展中心城的食加空间Foodie+、北京中关村领展广场的“嗨饭ZONE”主题美食空间、凯德虹口商业中心的Star Gourmet南洋美食空间、中建·南开福邻荟的自营美食街区福邻巷、武汉越秀IFC国金天地的精武有食集等等。

图源:RAWVISION STUDIO
值得关注的是,像武商集团、印力上海、大悦城等打造的主题餐饮集合空间,已从单点布局拓展至旗下多个项目落地。
印力上海
“印巷”系列美食广场
“印巷”系列美食广场是印力上海自营的餐饮IP,从落地呈现来看,该系列空间并非单一风格的美食广场,而是形成了可适配商务区、居民区、综合性高客流等不同场景需求的差异化产品线模型,已落地上海松江印象城、上海浦发三林印象汇、上海南翔印象城MEGA、上海漕河泾印象城等项目。
有趣的是,印力上海还将这些散落在上海各地的主题美食广场进行组合,通过剧情化串联,让不同场景的美食空间形成完整产品故事线,进一步强化了IP的辨识度与体验连贯性。例如围绕高品质陪伴式生活圈定位的上海浦发三林印象汇,从老街的舞龙传统中汲取灵感,将商业与生活紧密相连,与20余个品牌共同呈现印巷·玲龍食集。

武商集团
武商里
武商里的官方定位为“超市+生活方式街区”为主题新业态,致力于打造年轻化、潮流化、网红化、社交化等标签鲜明的“潮流发声地”。目前该业态已在武汉武商MALL、黄石武商MALL、十堰武商MALL、武商城市奥莱等项目落地。
从落地形态来看,武商里主要以引入多元餐饮品牌为核心,并结合项目定位与首店经济等维度进行选品。除前文提及的案例外,黄石武商MALL与武商城市奥莱的“武商里”亦是营造城市烟火气的典型代表。
以武商城市奥莱的武商里为例,9月,该区域升级完毕,其通过“首店经济+老店升级”双重战略,汇聚李不缺、爷爷不泡茶、大米先生等十余家品牌,其中包含六家青山首店。

大悦城
大悦食集
大悦食集为大悦城原创餐饮集合厂牌,落地在7月开业的深圳大悦城B1层的25青年时区内,该空间主打“策展型零售+餐饮厂牌”模式,餐饮板块融合了网红小吃、地方特色餐厅、烘焙茶咖等品类,和潮玩文创、精品超市等业态相互搭配,共同打造出潮流感与烟火气兼具的消费空间。
据我们观察,于去年亮相的厦门大悦城也落地了大悦食集,同样布局于地铁连通口区域,涵盖简餐、小吃、茶饮、烘焙等多个品类。从两地的落地形态与品类规划不难看出, 该厂牌秉持着高性价比与丰富选择的核心定位。

商业观察
不止存量项目通过调改餐饮区域寻求突破,今年新开的购物中心也在以更前置的方式强化餐饮内容布局,且普遍倾向于融入自然绿意元素。例如,上海陆悦天地的木星超食空街区,以“绿洲”为理念,通过大量绿植和开放式休息区,营造出自然闲适的用餐氛围;西安长乐天街则在4层通过绿植造景与内退式外摆,打造出通透开放的高街餐饮社交场。
餐饮业态长期作为购物中心的主力引擎,如今越来越多项目将其作为转型升级的突破口,也在情理之中。而回过头看,餐饮业态在购物中心中的角色定位,正是在一次次调改升级中被不断重新定义:从早期作为基础配套的必备项,到承担引流功能的主力军,再到如今成为项目内容升级与场景焕新的主线。可以说,餐饮不仅支撑着商业的日常运营,更在潜移默化中持续推动着商业空间的体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