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翟菜花
2025年,零售行业出现显著变化。分析各大互联网巨头的季度财报可以发现,“折扣”已从短期的促销手段转变为核心经营战略。面对更加理性的消费市场,京东、阿里、唯品会等企业纷纷加码“折扣零售”赛道,通过不同的模式探索,共同推动行业向“高质价比”方向发展。
京东在这一轮变革中,着重发挥供应链的规模优势。财报显示,2025年第三季度京东营收2991亿元,同比增长14.9%,零售收入增长11.4%,这得益于“天天低价”策略的持续渗透。在线下,京东将这种供应链能力落地,在宿迁、涿州等地开设了面积超5000平方米的硬折扣超市。

这些门店避开核心商圈高租金地段,依托产地直采和自有品牌体系,有效压缩了成本。店内商品售价普遍低于市场常规水平。这种“硬折扣”模式迅速打开了市场,宿迁门店开业首日即吸引超30万消费者,验证了下沉市场对极致性价比的强劲需求。
阿里则侧重于流量运营与高频消费场景的结合。淘宝闪购成为带动增长的关键抓手,有效拉动了淘宝APP月活跃用户的增长。在线下,阿里旗下的盒马“超盒算NB”探索出“精致折扣”路线。与传统大卖场不同,该模式聚焦社区,这种“三高两低”的运营策略既满足了家庭高频刚需,又降低了运营成本。

不同于前两者在全品类的布局,唯品会选择在深耕多年的“品牌特卖”领域持续发力。为了夯实“品牌信任”这一核心基石,唯品会全面接入了中国中检正品管理库,中国中检鉴定师驻仓对平台奢侈品进行“100%全检”和“一物一鉴一码”。

这种深耕策略在存量市场中建立了较高的用户粘性。其Q3数据显示,超级大牌日和超级品类日栏目继续保持良好增势,整体业绩同比增长超过20%,SVIP活跃用户数同比保持两位数增长,贡献线上销售的51%。不难看出,这种基于品牌信任的特卖模式,所带来的用户忠诚度还是比较高的。
纵观2025年的零售市场,各家企业虽发力点不同——有的重视线下店,有的聚焦社区高频,有的深耕品牌特卖——但核心逻辑一致,即通过提升供应链效率,为消费者提供更高性价比的商品。这不仅是零售行业回归本质的体现,也是顺应理性消费趋势的必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