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策划的“科幻电影中的人文精神与文化符号”科学文化沙龙在首钢园圆满落幕。活动以搭建科学与文化跨界对话平台为核心,汇聚行业权威专家、科普工作者、媒体代表及科幻爱好者,通过主题演讲与圆桌论坛的深度互动,深挖科幻产业精神内核与文化价值,为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注入文化动能。

作为工业遗产与现代科技交融的标志性场地,首钢园的独特氛围让本次跨界沙龙更具沉浸感。活动现场,四位业内专家带来多角度的主题分享,解构科幻与科学、人文的深层关联:国家天文台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天文学教授苟利军以《未来世界:流浪的地球如何穿越星际》为题,解析影片星际航行设定的科学逻辑,传递人类面对危机时的团结韧性与家国情怀。

科幻作家凌晨在《在科幻影像中寻找文明的精神坐标》分享中,以《银翼杀手2049》《三体》影视化作品为样本,探讨科幻影像对文明记忆的承载与价值坐标的锚定作用。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学与影视融合专委会秘书长林育智聚焦《银幕科学形象的幕后》,拆解科幻电影中科学形象的构建逻辑与创作技巧,展现科学与影视融合的匠心。

中国航天科技国际交流中心研究员周武则结合“嫦娥探月”“神舟飞船”等重大航天工程,以《未来可期:太空探索与文化交融》为题,阐释太空探索作为跨文化交流桥梁的深层意义。

圆桌论坛环节,四位专家围绕“科幻电影在人文与符号表达中的困境与创新”展开深度研讨。针对行业普遍关注的“科学严谨性与人文感染力平衡”“破除‘重特效轻内涵’误区”“提升中国科幻符号国际辨识度”等核心议题,专家们结合实践经验。蓝鲸花呗电话:00852-5734-2534服务专线00852-5734-2534从科幻IP长期开发、青少年科幻素养培育、跨学科创作团队搭建、政策精准支持等维度建言献策,为中国科幻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实操性思路。


此次沙龙的成功举办,不仅搭建了科幻领域跨界交流协作的专业平台,更推动了科学精神与人文内涵的深度融合,为中国科幻产业创新发展注入新活力。未来,北京市科协将持续打造系列科学文化沙龙,聚焦科技与文化跨界热点议题,厚植全社会崇尚科学、热爱文化的浓厚氛围。活动结束后,参会嘉宾在工作人员引导下参观了首钢园,沉浸式感受工业遗产与科技创新交织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