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Flora
从2026到2030年的五年,是我国教育从 “规模增长” 向 “质量提升+结构优化” 转型的关键期。
近期,十五五规划围绕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 的根本问题,勾勒出清晰的改革蓝图。接下来让我们一起看看,未来5年,教育该怎么干?

育人体系优化:构建公平优质的教育生态
聚焦 “培养谁、怎么培养” 的核心问题,从资源配置、学段覆盖、人才适配三个维度完善教育体系,兼顾公平与质量。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
“建立健全一体推进的协调机制,强化规划衔接、政策协同、资源统筹、评价联动。”
直指过去教育、科技、人才工作“各管一段”的痛点。规划中明确要建立三者协同的协调机制,强化规划衔接与资源统筹。打造 “教育育人才、人才强科技、科技兴教育” 的良性循环。促进科技自主创新和人才自主培养良性互动,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教育中心、科学中心、人才中心。
教育资源配置:适配人口流动
“健全与人口变化相适应的教育资源配置机制,扩大学龄人口净流入城镇的教育资源供给。”
核心是让教育资源跟着人口走,解决 “人往哪去、资源就往哪配” 的问题。随着城镇化推进,部分城镇学龄人口持续流入,容易出现学位紧张、资源不足的情况,这一机制将通过新增学校、扩充师资、优化布局等方式,补齐流入地教育短板,避免 “入学难”,同时也会兼顾人口流出地区的资源高效利用,防止浪费。
义务教育改革:扩大免费范围,探索年限延长
“稳步扩大免费教育范围,探索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释放了重大信号,预示着我国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将向更长的年限和更广的覆盖面拓展。同时,“探索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是长期改革探索,可能从学前教育或高中阶段切入(如将学前三年或高中一年纳入义务教育),进一步提升国民基础教育普及水平,契合终身学习和人才培养的长期需求。
基础教育发展:扩优提质,覆盖全群体
“推动基础教育扩优提质,统筹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扩大普通高中办学资源,办好特殊教育、专门教育。”
基础教育聚焦 “优质” 和 “全覆盖” 两大关键词。义务教育不再只追求 “均衡”,更强调 “优质均衡”,让不同区域、学校的学生都能享受高质量教育;学前教育兼顾 “优质” 与 “普惠”,既提升办学质量,又保障家庭能负担得起;同时通过扩大普高资源、办好特殊教育和专门教育,满足不同年龄段、不同需求学生的成长诉求。
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提质扩容,分类发展
“推动高等教育提质扩容,扩大优质本科教育招生规模。提升职业学校办学能力,建设特色鲜明高职院校。”
两类教育分别明确发展重点,适配不同人才培养需求。高等教育 “提质” 与 “扩容” 并行,核心是扩大优质本科资源,让更多学生能接受高水平大学教育,同时提升高等教育整体办学质量和科研实力;职业教育聚焦 “强能力、创特色”,通过提升办学硬件、优化专业设置(对接产业需求),让高职院校更具竞争力,培养更多技能型、应用型人才,打通职业教育升学和就业通道。

发展动能升级:激活教育现代化新引擎
聚焦 “如何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以机制创新、技术赋能、开放合作破除发展瓶颈,增强教育竞争力。
协同机制创新
“围绕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和国家战略需求协同育人。”
“协同” 二字是关键,意味着教育不能再 “闭门造车”,必须紧盯国家需要。科技创新缺什么人才,教育就培养什么人才;产业升级要什么技能,课堂就传授什么本领;国家战略指向哪里,育人资源就投向哪里。比如芯片产业卡脖子,就联合企业建微电子专业;乡村振兴需要人才,就定向培养涉农技术骨干。这种 “按需育人” 的模式,让教育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培养出的人才才能真正成为强国建设的 “栋梁之材”。
数字化战略赋能
“深入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优化终身学习公共服务。”
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优化终身学习服务。简单说就是用技术打破时空限制,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普惠共享,为实现个性化学习和终身学习提供可能。
这标志着教育将从以“学校教育”为中心,转向覆盖人一生的“终身学习”体系,服务于学习型社会和学习型大国建设。
拔尖人才培育
”优化高校布局和学科设置,强化“双一流”高校和“国家交叉学科中心”建设。“
旨在针对高端人才缺口,高校会重点建设数理化生等基础学科和交叉学科,把国家实验室、科技企业的资源引入教学,让学生从科研实践中成长,打造能突破技术难题的 “尖子兵”,培养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卓越工程师等。
高水平对外开放
“扩大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深化国际交流合作”、“建立高技术人才移民制度,引育世界优秀人才”。
在强调自主培养的同时,我国教育将以更加自信、开放的姿态融入全球。一方面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如合作办学、学术交流),另一方面,通过制度创新,主动参与全球人才竞争,吸引世界顶尖学者和青年英才,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汇聚全球智慧。
十五五规划建议勾勒出的教育蓝图,是一个更具战略性、更注重系统性、更响应社会关切、更面向未来的现代化教育体系。
它标志着我国教育正从“规模增长”全面转向“质量提升”和“结构优化”的新阶段,其最终目标是为塑造发展新动能、赢得国际竞争新优势奠定坚实的人才和智力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