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Asher
责任编辑/Lucas
近年来,国际教育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在中国学生走向更多国家的同时,来华留学生的数量也逐年增高。为此,教育部今年首次推出“来华留学本科入学学业水平测试——CSCA”,这表示留学生们既要过语言关,也得经历“洋高考”。
对于国际化学校来说,当来华留学生规模不断扩大,又会存在哪些新的发展机遇?

来华留学生数创历史新高
近年来,来华留学生人数呈高速上升趋势。
从中国高等教育评论发布的数据上看:2010年至2015年间,来华留学生总数从26.5万跃升至39.8万,提升幅度高达50.2%。

数据来源:中国高等教育评论
经历疫情之后,2023年来华留学生规模更是突破历史峰值,全年在华学习的外国留学人员总数显著增长,较疫情前的2019年实现了超10%的增幅。
而根据教育部2024年统计,目前在华留学生总数已突破50万人,同比2023年增长12.3%,创历史新高。中国已成为亚洲第一、全球第三的留学目的地国。
从生源分布上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生源成为增长的主要动力。其中,韩国、泰国、巴基斯坦、印度等传统生源国持续输送大量学生,包括哈萨克斯坦、俄罗斯在内的各国学生数量也在不断提升。
同时,国家对于海外学生的求学需求也展示了自信与开放的姿态。在近期发布的“十五五”教育规划中,提到“扩大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深化国际交流合作”、“建立高技术人才移民制度,引育世界优秀人才”。
可见,在政策的引导之下,来华留学生的数量还将进一步增长。
然而,数量的增长也意味着门槛的提升。海外学生想要真正走进中国高校的大门,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

语言与学术的“双门槛”
以往,外国学生多选择交换生等项目体验中国高等教育。但如今越来越多学生不再满足于这些短期项目,而是希望正式进入中国大学进行系统性的课程学习。
对于这些学生来说,尽管不用参加竞争激烈且高难度的高考。但随着政策的完善,海外学生来华留学也需要跨过语言与学术两道门槛。
语言水平测试——HSK
来华留学生首先需要面对的就是语言关。外国学生若想申请中国高校,通常需要通过汉语水平考试(HSK)。这门考试成绩是中国高校选拔外国留学生、签发各类高校奖学金的必备证明。

在录取阶段,院校对于汉语水平考试成绩有最低的分数标准。其中,本科阶段一般需达到HSK四级180分以上,部分高校要求HSK五级。而硕士和博士阶段需要HSK五级180分以上。部分学校甚至要求HSK六级180分以上。
但随着申请人数的提升,越来越多中国高校不仅将语言水平视为入学门槛,而是学习能力评估标准。以复旦大学为例,其国际生项目均要求学生具备能用中文进行专业学习、学术写作和课堂讨论的能力,而非仅限于日常对话。这无疑再一次提升了海外学生汉语学习的重要性。
学业水平测试——CSCA
另一关则是今年刚刚推出,针对外国学生开设的“洋高考”——CSCA(来华留学本科入学学业水平测试)。这是面向计划赴中国攻读本科学位的国际学生设计的标准化考试,弥补了以往留学生来华录取标准不一的弊端。

根据规定,从2026年起,所有申请中国政府奖学金院校本科生的申请者均须在提交申请前参加CSCA考试。而到2028年,所有来华攻读本科的留学生都必须参加CSCA考试,并要求达到本科入学的最低分数标准。
CSCA共设四个科目:
与中国高考相比,CSCA的知识覆盖面更窄,但语言要求更高。以数学为例,高考强调综合运算与推理,而CSCA减少了极限与导数等高阶内容,更注重阅读理解与中英文术语转换能力。换言之,它考查的不是学生是否掌握所有知识点,而是能否用中文思维去学习大学专业课程。
作为首年推出的考试,CSCA并没有公布具体的分数线,但想必会参考普通高考分数设置标准:学生在达到最低分数线的同时,还需达到目标院校设置的分数线,而评级越高的高校,分数线也会有更高的要求。

国际化学校的出海路径
一方面是人数的增加,另一方面是门槛的提升。在这样的背景下,海外学生对于中国课程的需求也愈发高涨。对于国际化学校来说,多条教育出海的路径也正悄然打开。
提供语言培训
国际化学校出海可将语言培训作为重要突破口。通过输出标准化的语言课程体系,学校既能满足海外学生的学习需求,又能以语言为载体实现教育品牌的影响力传播,形成教育出海的双重效益。
枫叶教育集团的实践为此提供了成功范例。枫叶教育集团与汉考国际合作,建立中文学习测试中心。其开发的《枫叶汉语》系列教材构建了"五阶九级"的标准化课程框架,严格对标国际中文教育标准,并配套幼儿汉语和学科衔接教材,形成完整教学体系。

图源:枫叶教育集团
开设预科课程
从课程研发角度看,海外学生对“中国课程”的需求,已经从语言学习扩展到体系化教学。对于中国的国际化学校而言,这意味着可以在已有的课程研发基础上,探索“中文+学科”融合的国际版本。
CCN留学中国预科教育联盟通过将国际预科项目(IFP)和爱汉语项目(ACP)嵌入当地K12课程体系,帮助学生在高中阶段提前学习汉语和来华留学预备课程,为其毕业后无缝进入中国大学攻读学位奠定基础。这种模式不仅提前获得生源,还为联盟高校构建了可持续的海外生源基地。

图源:CCN来华留学
CSCA考试培训
随着CSCA(来华留学本科入学学业水平测试)的推出,中国教育体系第一次拥有了对标SAT、A-Level的国际化考试。这不仅让“留学中国”具备了统一标准,也为国际化学校带来了新的海外市场。针对此类新型考试,国际化学校可以凭借国际教育的经验,开设CSCA相关的培训课程。
过去,国际化学校致力于引进来——引进课程、借鉴体系、融入国际。但如今,国际化学校在将国际课程进行本土化融合的同时,也能将中国课程输向海外。
对国际化学校而言,如何以更系统的方式构建“中国课程”、打造“贯通中西的教学经验”。这些探索不仅能拓展学校的国际合作网络,也能为国际化学校发掘第二增长点。
在第十一届VIS国际教育发展大会上的“海外升学&办学”分会场,我们将邀请多位国际教育行业的从业者,共同探讨:教育出海,国际化学校都有哪些奇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