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特征,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生动实践和必由之路。近年来,陇南市各级人大代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要求,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认真履职尽责,广泛联系群众,充分倾听民声、反映民意、汇聚民智,积极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用心用情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有力发挥了人大代表持续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创新的主力军作用。
市“两会”召开在即,陇南市人大常委会在全市范围内选树了一批优秀人大代表,即日起开辟“丰富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陇南人大基层实践创新——优秀人大代表履职故事”专栏,敬请关注。
今年夏天,陇南山区阴雨连绵,持续的暴雨导致武都区裕河镇凤屏村多处通社公路被滑坡阻断。
村民陈金民在村民微信群里发了一条消息:“二房山这边的路又被塌方堵住了,车根本过不去。”消息发出不到一分钟,他就收到了回复:“已看到,马上到。”回复的人,正是市人大代表、凤屏村村委会主任周安银。

“周主任做事就是扎实。”陈金民站在满是塌方的路边,看着周安银带着几个村民清理土石,语气里满是信赖,“每到雨水多的时候,路上塌方是常事。但不管多早多晚,只要在群里一说,他准会第一个赶到现场想办法处理。他是咱们村的代表,更是咱们的贴心人。”
从一条塌方的路,到一口新建的蓄水池,周安银把群众的“急难愁盼”一件件装在心里、落在行动。村民黄永强还记得,往年一遇到干旱或暴雨,村里的饮水系统就频频“罢工”,今年四月份,黄永强和村民一起向周安银反映了这个问题。
“没想到他那么上心,我们反映完,他就着手解决,向上争取资金和材料,全村人一起动手,不到一周就把新水池建好了。”黄永强指着山腰处崭新的蓄水池说,“半年了,再没断过水。这样的代表,我们认!”
“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周安银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而他的履职脚步,远不止于修路通水。他把乡村振兴的使命扛在肩上,用特色产业为村民铺就一条可持续的致富路。
在凤屏春产业加工车间里,技术工人刘正平正在翻炒红茶。“我跟着周主任做茶六年多了。”刘正平说,“他不仅让我在家门口有了稳定收入,还把茶叶加工技术整体带了起来。”从手工制茶到标准化生产,从散装销售到打造“凤屏春”品牌,周安银推动建设茶叶加工厂、引进龙井43号优质茶种,带动裕河镇500多户茶农增收,真正把“绿叶”变成了“金叶”。

同样的转变也发生在中蜂养殖业。他注册“金丝崖蜜”品牌,推动建设标准化蜜厂,让山崖间的野蜂蜜走出大山,甚至在全国蜂产业大会上斩获奖项。电商平台、直播带货、旅游融合……周安银不断拓展发展路径,使凤屏村从昔日的闭塞贫困村,蜕变为产业兴旺、乡风文明的美丽乡村。
“人大代表不只是开开会、举举手,更要脚下沾泥、手上干事。”周安银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曾为收回一片撂荒的茶园,多次与承包方协商,最终促成85亩茶园回归集体,并推动低产改造,打造精品示范园;他也曾在裕河景区建设中积极建言,推动栈道修缮、标识更新,提升乡村旅游环境。

“作为市人大代表,他始终把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履职的出发点,用心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需求,尽心竭力解难事。同时积极参与村两委工作,为全村发展建言献策,充分彰显了人大代表的时代风采。”裕河镇人大主席杨瑞杰这样评价他。
从田间到车间,从基础设施到产业振兴,周安银用实干诠释了一名市人大代表的为民情怀。他把群众的“需求清单”转化为“履职清单”,让每一件小事落地有声,让每一步发展惠及于民。
“乡村振兴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要一锤一锤敲、一件一件干。”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上,周安银依然步履不停,以一名基层人大代表的责任与热忱,持续书写着“履职为民”的动人篇章。
新陇南·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海秀芳/文 李炜/视频
视频制作:陇南融媒 张子杰
(来源:新陇南 )
监制|刘开建 责编|梁 骁 编辑|唐意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