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记者 张芳通讯员 赵小敏 梁国庆 报道
昌邑大姜是山东省昌邑市富农产业,全市姜农1.3万户,栽培面积10万亩,总产值30亿元以上,加工产品出口50多个国家地区,2021年被农业农村部列入第一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守护每一批生姜平安运出田间、顺利抵达市场,是秋冬季节昌邑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大队的重要任务,坚持服务前移、主动作为,将工作触角延伸到田间地头、运输一线,宣传引导、做优服务,用智慧警务赋能安全生产,为每一份丰收喜悦增添安心注脚。
11月4日,记者在昌邑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大队信息监控中心看到,监控大屏正实时“轮播”昌邑农村地区各运姜道路的通行情况。屏幕内,满载黄姜的车辆通行秩序井然;屏幕外,昌邑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大队值班民警紧盯画面,时刻注意路面情况。
“这是智能交通综合管理平台,目前已经实现对昌邑农村地区重点区域、重点路段全覆盖,一旦发现拥堵苗头或违法行为,我们会第一时间指派警力快速到场处置。”值班民警指着屏幕介绍道,他们积极构建“科技+人力”生姜产业护航体系,通过监控数据分析推算出生姜运输的高峰时段与易发事故路段,从而实现了警力的精准布防与动态调度。
山东宏大生姜市场紧邻206国道南侧,是全国最大的生姜交易批发市场与生姜物流集散中心之一,每年生姜购销旺季,全国各地的生姜运输车队云集于此,经济蓬勃发展的城市带来机遇,也给道路交通安全带来了挑战。往年,有个别年龄偏大的姜农驾驶无牌农用三轮车或农耕拖拉机往返运姜,甚至存在无证驾驶、违法载人等行为,以教育劝导为主成效甚微。如何从源头规范姜农出行?交通管理大队协调市场管理方统一配备了500余辆证照齐全、性能优良的农用三轮车,并聘请素质过硬的驾驶员,为年龄偏大、身体欠佳的姜农提供免费运姜服务,实现了运输环节的规范化、安全化。同时,由市场统一为所有运输车辆安装了GPS定位系统,对大姜运输车辆和驾驶人实行动态管理、实时监控,杜绝违法载人、超员、超载等道路交通违法行为的发生,从源头上杜绝了道路交通事故隐患,保障了广大村民和商户的出行安全。
为了让群众享受到更便捷、高效的服务,他们还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在宏大市场内设立“车驾管服务室”,每月逢二、逢七大集,车管所工作人员与医院医务人员上岗营业,为姜农提供驾驶人体检、期满换证等必要的车驾管服务。这处设在集市内的“车管所”,也是为姜农送去道路交通安全知识的“微课堂”。车驾管服务室的二楼,是交通安全宣教室,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不仅能够指导姜农如何开展交通事故应急处理,还能通过观看道路交通事故专题片、体验醉酒等方式直观感受道路交通违法行为带来的危害。
“以前总觉得忙起来顾不上安全,骑车从来不戴头盔。现在到市场送货的时候,顺道来参加道路交通安全模拟体验活动,让我明白了,只有安全有保障,好收成才能真正变成‘好日子’。”11月12日,交管大队城区中队中队长张开国在宏大市场巡逻时,种了20多年生姜的老党员马宁波像“老朋友”一样与他“闲话家常”。如今,只要骑车出门,他必戴头盔。
“当前,正值大姜丰收季,请广大姜农遵守交通法规,运姜途中安全文明出行,昌邑公安交警将全程护航。”载着警示音频声,一架配备高清摄像头的无人机腾空而起,盘旋在往返的运姜车队上空,精准宣防。与此同时,车流不息的路面上,交警的身影同样忙碌。为确保道路通畅,昌邑公安交管部门在生姜运输车辆高频通行区域进行部署,根据当下道路通行情况及时采取分流措施,并依托无人机空中巡逻优势同步指令疏导分流车辆,有效提升了车辆通行效率。
此外,为从源头降低安全风险,昌邑公安交管部门针对农用三轮车在夜间及能见度低天气下辨识度不足、易引发追尾事故的问题,组建“流动车管”小分队,上门为姜农换证、贴反光标识。同时,通过大数据精准筛选姜农及驾驶人,以“点对点”短信推送的形式发送疲劳驾驶、酒后驾车、违法载人等安全警示提醒,打通预防道路交通安全事故的“最后一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