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对中国免签再次迎来了关键进展。
11月18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宣布,俄罗斯将很快对中国公民采取对等免签措施。他表示,“这将在经济和人文领域产生重大影响,成为推动两国关系发展的‘爆炸性’动力。”随后,中国游客对俄旅游关注度再度走高。携程平台数据显示,消息当日“俄罗斯”相关关键词搜索量环比翻倍增长;去哪儿平台北京至莫斯科航线搜索量环比前一小时激增3.4倍。
据俄罗斯旅游运营商协会消息,赴俄罗斯的中国旅客流量在2025年上半年同比增长5.3%,达到31.8人万次,位居俄罗斯客源国首位。俄罗斯战略发展中心主任表示,中国游客在俄单次旅行平均消费约13万卢布(约1.1万元人民币).与此同时,中国游客的赴俄版图不断扩容,玩法也从传统观光向深度体验迭代。
但热潮之下,当地紧张的酒店资源、不便的支付通信、尚不明朗的政策细则,也为这波即将到来的旅游热潮蒙上了一层不确定性。

中俄两国的免签互动,早已埋下伏笔。早在2000年2月,两国便已签署团队旅游互免签证协议。今年9月,中国外交部宣布自2025年9月15日至2026年9月14日,对持普通护照的俄罗斯公民实行为期一年的免签政策。
自今年9月5日普京宣布俄罗斯将对等实施对华免签政策以来,俄罗斯旅游热度居高不下,各大社交平台上,“俄罗斯免签”“摩尔曼斯克极光”等话题快速升温,抖音“俄罗斯旅游”相关话题播放量超51亿次,一条俄罗斯极光旅行的介绍视频点赞量便突破45万。

航空数据分析机构航班管家DAST统计显示,2025年10月中俄往返航班量达2096班次,较2024年同期增长24.2%,较2019年同期也上升6.1%。其中,上海浦东-谢列梅捷沃、北京大兴-谢列梅捷沃、北京首都-谢列梅捷沃位列当月通航航班量前三航线。
旅行社方面,深耕中俄跨境游二十余年的牡丹江凤凰旅游旅行社客服人员告诉搜狐旅游,近年来俄罗斯跨境游订单连年增长,免签政策官宣后,冬季极光、赏雪等特色产品的咨询量显著上升,尤其是距离黑龙江较近的海参崴一直以来都是热门旅游目的地。
自从免签消息发布以来,众多网友在相关旅游帖子中咨询目的地攻略。在资深旅行达人Luke苗看来,首次游览俄罗斯通常推荐打卡莫斯科与圣彼得堡。“莫斯科红场周边汇聚圣瓦西里大教堂、克里姆林宫、古姆百货等地标,而圣彼得堡则以“露天博物馆”著称,冬宫、滴血大教堂等景点极具吸引力。”
莫斯科红场 图源新华社
俄罗斯国际旅行社数据显示,当前外国游客赴俄旅游仍以经典线路为主,如为期8天的“俄罗斯三首都”文化探索之旅,途经莫斯科—乌里扬诺夫斯克(列宁故乡)—喀山—圣彼得堡是热门选择。
除了经典目的地,中国游客的旅行版图已呈现明显扩大态势,俄罗斯旅游业联盟入境旅游委员会联合主席阿列克谢·温金指出:“中国游客正在全球化,除传统边境游外,他们对乌拉尔、伏尔加河流域及摩尔曼斯克等远离中国的目的地兴趣日增。”
在北极地区,摩尔曼斯克以距离更近、价格更具优势的极光观赏条件受到欢迎;远东滨海边疆区的海参崴、金角湾也因区位优势吸引大量游客。俄罗斯旅游业联盟主席巴尔济金指出,2024年远东地区中国游客数量实现翻番,客源结构亦发生变化,来自中国中部和南部经济发达省份的游客比例持续提高。
摩尔曼斯克 图源俄罗斯商业日报
此外,中国游客的旅游方式也在变化,从观光游览转向更多互动体验。梁赞州州长帕维尔・马尔科夫表示,中国游客会前往当地参观庄园、体验跳伞运动。俄罗斯国际旅行社总经理亚历山大・穆西欣认为,赛事旅游潜力巨大,“尤其是北京冬奥会之后。俄罗斯花样滑冰女选手在中国拥有庞大的粉丝群。”
俄罗斯旅业人士观察指出,中国游客结构正发生根本性转变:个体游客占比接近半数,消费能力显著提升。战略发展中心主任尤利娅·马克苏托娃表示,中国游客在俄单次旅行平均消费约13万卢布(约1.1万元人民币),以35-45岁中等偏上收入、高等教育背景的城市女性为主,购物和住宿是主要消费支出。
尽管俄罗斯对华免签政策即将落地,但国内旅行社行业却喜忧参半,复杂情绪背后是政策细则不明与当地接待服务短板的双重顾虑。
政策层面的不确定性让从业者普遍持观望态度。黑河天马商旅及众多同行目前仍未等到政策具体生效时间、实施细则的明确通知,“不知道后续个人免签是否需要通过旅行社代办手续,也不清楚团队游的政策会不会调整”。对于长期依赖“团队免签+名单报备”模式的从业者而言,个人免签政策一旦落地,或将导致团队客源分流,进一步加剧市场竞争压力。
谈及俄罗斯当地接待服务的待优化之处,牡丹江凤凰旅游客服人员表示海参崴当地的接待配套“短板明显”。“当地酒店资源紧张,尤其是旅游旺季,基本‘一房难求’”她进一步表示,“当地酒店以单体经营为主,连锁品牌少,房间和床都偏小,但价格不低。”他透露,普通房间每晚价格在三四百元,高端产品则需1500元以上,整体性价比低于国内同档次酒店。
滨海边疆区 图源俄新社
支付与通信不便则是游客反馈最集中的问题。“现在微信、支付宝都用不了,VISA卡也没法刷,只能提前在银行换好卢布现金消费”,这成为不少游客的共同吐槽。更关键的是,自2025年10月起,首次漫游到俄罗斯的用户,在手机SIM卡登网后24小时内不能使用漫游上网及短信服务,这导致银行验证、Wi-Fi注册、出租车呼叫等依赖短信验证的基础服务无法完成。“很多游客落地后常面临‘断网’困境,联系导游、叫车都受影响”,一位从业者补充道。
此外,俄罗斯旅游业协会观测中心指出,交通出行阻碍了当前入境旅游发展。目前俄罗斯仅与约40个国家保持直航,较冷战时期大幅减少,且四分之一的航线主要服务于出境需求而非入境客流。
对中国游客而言,除少数一线城市外,前往莫斯科、圣彼得堡等长途目的地多需中转,比如牡丹江等地游客前往贝加尔湖,需从北京等大城市转机,既增加了出行时间,也抬高了出行成本。
“旺季时边境检查人数多,再加上俄方工作节奏较慢,过关通常需要3-4小时。”一旅行社从业人员抱怨。对此,俄罗斯RaceTravel公司首席执行官阿图尔·穆拉迪安也表示:"额外检查很耗时,且缺乏类似他国的快速通道服务。”
Luke苗还建议,赴俄游成本构成透明,对于异常低价的旅行团,虽不排除是批发商处理尾单机票的“捡漏”机会,但游客仍需保持警惕,仔细甄别,以防潜在风险。
近年来俄罗斯入境旅游市场呈现稳步复苏但进程迟缓的态势,俄罗斯联邦安全局边防部门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以旅游目的入境的外国公民达62.9万人次,同比增长7.6%,但仅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32%,其中中国游客数量虽保持第一大客源国地位,却也仅恢复至2019年的一半。
其中传统客源市场大幅萎缩,德国、韩国、美国等国家游客数量出现断崖式下滑,仅德国就从2019年的19.2万人次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2.6万人次。与此同时,以中国、阿联酋、沙特阿拉伯为代表的新兴市场突起,成为填补市场缺口的核心力量。据俄罗斯旅业预测,2025年中国预计将保持游客第一的市场份额。

而针对上述挑战,俄罗斯旅游行业专家强调,接待中国游客需采用“特殊方式”。据俄新社去年12月23日报道,俄罗斯正计划推出“中国友好”(ChinaFriendly)国家标准,部分地区酒店已开始申请认证。该标准要求包括提供中文信息、配备即时翻译服务、员工接受专业培训、服务与产品适配中国游客习惯等,这与中国延边等地为俄罗斯游客提供的双语导览、便捷换汇等服务优化方向形成呼应。
目前,俄罗斯对中国公民的免签政策具体实施细则,如停留时长、入境口岸及提前登记要求等,仍有待官方公布。业界分析指出,该政策若欲充分释放潜力,需配套措施同步跟进:包括提升口岸通关效率、加强当地接待资源与导游团队建设、完善电子支付与网络覆盖等。“只有提升游客出行体验,才能真正留住游客,让中俄跨境游市场健康发展。”
撰文 | 晓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