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成都11月15日消息(记者王颖 唐诗敏)11月14日,四川省“决胜‘十四五’续写新篇章”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召开,会上介绍,四川省深入推进民族地区学前教育发展,目前大班离园幼儿普通话合格率已达92%以上,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较2020年提升16.9个百分点,2024年达96.9%,民族地区教育普及水平显著提升。
据介绍,“十四五”期间,四川围绕民族地区教育发展重点发力,累计投入42亿余元改善办学条件,仅学前教育阶段就完成8.8万余间功能用房的修建与改造,同时实现海拔2500米以上基础教育阶段在校学生全覆盖取暖,切实保障学习生活环境。
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四川通过“公费师范生计划”“特岗计划”等渠道,为民族地区招募教师3100余人,并补充村级幼儿园辅导员1.6万余名,为学前教育质量提升提供人才支撑。此外,该省持续扩大教育惠民覆盖面,15年免费教育惠及158.5万余名学生,“9+3”计划累计免费培养5万余名中职生,“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培养1500余名硕博士高素质人才,义务教育巩固率也提高2个百分点,达到97%。
面向未来,四川明确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新目标:实施“均衡提质工程”,到2027年实现大班离园幼儿普通话合格率95%以上、学前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稳定在90%以上;到2030年,推动民族地区80%的县(市、区)通过国家优质均衡评估认定,并培育一批优质普通高中。同时,四川还将启动“数字赋能工程”,确保所有普通高中和义务教育学区中心校接入网链,让学生足不出校享受高质量教育资源;实施“条件保障工程”,加快补齐高中学位、高海拔高寒地区寄宿制学校建设等短板,持续推动民族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
另据了解,11月14日至17日,第三届民族地区学前学普教师(辅导员)技能大赛和学普儿童普通话展示活动省级决赛,将在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附属实验幼儿园举办,来自四川民族地区的小朋友将同台比拼普通话水平与语言表达能力,展现当地“学前学普”工作实践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