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骑山麓,绍兴嵊州市母亲河剡溪三界段,江天一色,碧波滔滔。
站在三界大桥远眺,高耸于嵊州港码头的6座橙色门座式起重机,巍峨壮观,一艘艘装载着煤炭、矿石、钢材等货物的船舶在港区往来穿梭。
2018年落下首桩,历时4年建设,嵊州首座现代化货运码头——绍兴港嵊州港区中心作业区500吨级航运码头于2022年完工。剡溪航运业自此翻开了新的一页。
作为绍兴港七大港区之一的嵊州港,是绍兴融入义甬舟开放大通道建设、服务嵊新两地协同发展的重要水运枢纽,也是嵊州构建海港、陆港、空港、信息港“四港”联动立体交通网络的关键一子。
嵊州地处长三角金南翼,是杭州、宁波、温州、金义四大都市圈的交汇点。近年来,该市以入选浙江首批交通强国试点县(市、区)为契机,对标省“四港”联动枢纽节点城市建设目标,加快建设立体式“大交通”。“十四五”期间,全市交通运输系统实施重大项目超过30项,总计完成投资约190亿元。除了“海港”通江达海,“陆港”更是四通八达,杭台高铁和甬金铁路相继建成,常台、甬金、苏台三条高速公路先后通车,嵊州作为枢纽节点城市的地位越来越凸显。
在嵊州金庭镇,甬金高速金庭互通工程已进入最后的扫尾阶段,将于今年底通车。有关负责人介绍,项目建成后,将成为继黄泽互通之后嵊州东部乡镇的第二处高速互通,也是金庭区域直达宁波的主要快速货运通道出口,对改善当地交通,促进特色农业、临甬工业及文旅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与此同时,甬金高速改扩建工程也将进一步完善嵊州的立体交通网络。在嵊州市甬金高速改扩建成功岭隧道段施工现场,各类工程机械忙碌作业。作为项目控制性工程,这条2000多米长的隧道正稳步掘进。
“平行新建一条四车道隧道,最终将甬金高速拓展为八车道。通车后,将提高宁波舟山港和义乌市间的通行效率。”甬金高速改扩建绍兴段项目建设指挥部副总指挥伍建和介绍,项目在施工高峰期全面引入“机器换人”与“数智建造”理念,全工序采用机械化作业,大幅提升工作空间利用率和作业效率,为提前完成工期提供了坚实保障。
“外联”的大交通格局发展迅速,“内畅”的市域内部路网也在加速优化。“十四五”期间,该市累计建设农村道路231.38公里。今年,嵊州乡村道路惠民工程共涉及52条农村道路,其中31条为乡村联网道路。
在嵊州仙岩镇,一条崭新的柏油路从星期八休闲基地直通舜皇山。根据嵊州市发展轴空间体系规划,该镇所在的“嶀山茗”共富片区是嵊州“四带示范、十团引领”片区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谋划出舜皇山—星期八基地、强口—舜皇山、104国道—外大山—舜皇山等多个乡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形成‘嶀山环线’,总投资超2亿元。”嵊州市交通运输局公路与运输管理中心副主任屠程堃介绍,该环线将周边舜皇山、星期八基地、游步道等旅游区域串珠成链,在提升群众出行便利性的同时,通过交通优化来整合旅游资源,推动共富片区抱团发展。
“四港”中的空港、信息港建设也同步提速。全省首个县级TOD模式无缝换乘空铁枢纽——杭州萧山国际机场嵊州航站楼建成运营,3年客流量达6万人次。在信息港建设方面,嵊州与省四港联盟秘书处达成合作意向,率先应用物流云平台,开展企业云上订仓业务。通过数字化平台实现信息的互联互通和共享,从而提升整个物流体系的效率。
交通圈,就是经济圈。“十五五”期间,嵊州将聚焦“融杭联甬接沪”战略,持续提升多式联运信息水平,加快编制低空新基建和应用场景专项规划,构建多层次、多场景、多主体的空地一体基础设施网络,并初步构建“通信+导航+监视+气象+安全(反制)+低空数字孪生底座”六位一体低空智联网,同时,加快谋划实施诸嵊高速、上三高速改扩建等一批重点交通项目。
“将通道优势转化为枢纽经济,推动嵊州交通基础设施从‘规模增长’向‘质量提升’转变,使嵊州成为绍兴南部连接四大都市圈的核心枢纽和义甬舟大通道中部的关键节点枢纽。”嵊州市交通运输局局长俞铮说。
袁越菲、施展、张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