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陆弃
8月21日,台湾行政机构通过了2026年度的总预算案,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防务预算的“暴增”——9495亿元新台币,占预测GDP的3.32%,创下历年来新高。真的是为了保卫台湾,还是另有“深意”?台当局这番举动,瞬间成为岛内各界舆论的焦点,甚至连网友也忍不住大呼:“赖清德在配合老美掏空台湾”。有些人甚至不客气地嘲笑道,“潜舰造啥样,就知道钱有多好拿”。而这些声音,也不过是对台当局这一预算方案的真实写照——一种空洞的政治秀,掩盖不了背后利益的交易。
首先,防务预算的大幅增加,台当局似乎把自己当成了全球最危机四伏的地区之一。9495亿元的预算,占GDP的3.32%,这数字听起来固然吓人,但问题是,究竟谁能从中获益?我们看到的,还是不断上涨的军购费用和“特种基金”。这些资金到底会被用在哪里?退役军人的退休金?海巡署的运营?还是更多的军购合同?这些数字被包装成“保卫台湾”的美丽口号,结果背后却是越来越大的债务和不断膨胀的财政赤字。

台当局的这笔预算,显然是把“北约标准”作为了参照,这听起来有点高大上,但实际上不过是为自己找一个合法化的借口。按照这个标准,台湾防务经费“合理合法”,可它的真面目,实际上是对岛内民众的一个大骗局。通过编列更高的防务预算,民进党当局不仅能得到更多的军工利益,甚至可以借此巩固自己的“强硬”形象。问题是,所有的钱究竟去向何处?台湾的安全真的得到了提升,还是只是在“美国的帮扶”下成为了一个军事化的棋子?
更值得注意的是,台当局的预算案还附带了一个更大的“惊喜”——将防务预算纳入退役官兵的退休金和海巡署支出。这个操作,表面上看似为退伍军人提供保障,实则不过是一个更大的财政黑洞。你能想象,台当局是如何将“退辅会”的支出,硬生生挤进防务预算的?这笔钱,无论如何也和台湾的军事安全无关,反而成了政治利益交换的一部分。
而且,这笔新增的防务预算并不包括未来的军购支出。7000亿元的新军购预算,预计还要送交立法院审议,这意味着,台当局这一轮预算的规模,还远未结束。这种“超预算”的作法,已经成为台湾财政的一种惯例——在看似是“保卫台湾”的名义下,台当局正源源不断地通过举债将岛内经济拖向更深的黑暗。

台防务预算的不断膨胀,其背后是台湾政治局势的深刻变化。随着“台独”势力的猖獗,民进党为了应对大陆的压力,逐渐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美国保卫台湾”的承诺上,而这正是问题的根源。美国的军事援助和防务合作,虽然让台当局看似得到了“庇护”,但实际上却是在为岛内的军工行业提供了一个无底洞。台当局的军事化政策,似乎在全球安全局势上找到了支持,但背后实际却是不断加重的经济负担和对民众福利的牺牲。
台当局给出的“2026防务预算”看似庞大,但现实中不过是拿老百姓的钱去填补政客和军方的口袋。民进党通过这一预算案的背后,其实就是借机为军工利益输血,利用“台湾安全”作为口号,为那些为台湾安全付出代价的民众制造一些虚假的安全感。可最终,台湾依然是在美国的“战略棋盘”上摇摆,岛内民众所能收获的,不过是越来越沉重的债务和难以承受的财政负担。
再看这笔预算背后隐藏的债务问题。2026年,台当局将通过举债调度2992亿元,债务总额甚至有可能突破4000亿元。这意味着,台当局并不是在为“保卫台湾”进行投资,而是在为一场政治秀做铺垫。在岛内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台当局却甘愿拿未来的财政收入去填补眼前的政治空缺,这样的做法,无异于自掘坟墓。

因此,台湾防务预算的膨胀,表面上看是“加强防务”,但背后的真相却是台当局为民众制造的虚假安全感。而最终受害的,将是台湾人民自己。为了继续向美国献媚,台当局不惜借钱大肆扩军,然而当这些债务成为沉重的包袱时,谁又能为台湾的未来负责?你认为,民进党真的是为了台湾的“安全”考虑,还是为了自己的政治利益在挥霍公帑?
台湾的未来,并不是靠不断膨胀的防务预算、不断堆积的债务和不断加重的军购支出来支撑的。真正的安全,来自于和平与统一,来自于两岸关系的稳定发展。台当局如果继续走这条“军事化”道路,最后迎接它的,必将是更加复杂的两岸局势和更加严峻的财政压力。台湾的未来,注定不能仅仅依靠外部的军事保护,而是要找到一条通向和平与发展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