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福贵带货,李子柒沉默
创始人
2025-11-16 21:08:47
0

11 月 8 日,凭借助农爆红出圈、粉丝超过千万的李福贵开启了第一次直播卖货。

开播不到五分钟,在线人数便突破十万。

数据惊人,热度爆棚。

然而,镜头一开,汹涌的争议,随之而来——

有人说她“终于变味了”;

有人质疑“怎么助农还卖这么贵”;

有人甚至断言:“果然,好人最后也要开始割韭菜。”

这个今年27岁的姑娘,随后详细地列出成本核算,打消质疑:

更多的,是支持李福贵的粉丝:可以不买,买了不满意可以退货,但是既不买东西、又凭空质疑,是何居心?

短短一场直播,把原本是“小货车里奔忙的善良女孩”,推上了冷峻的公共审判台。

流量场,向来鱼龙混杂,泥沙俱下。

在社交媒体时代,“被看见”往往意味着“被期待”,而“被期待”又常常变成“被要求”。

这样的故事,我们并不是第一次见。

已经一年没有更新内容的李子柒,也是在种种纠纷、质疑之后,选择了沉默——这在她长达千日的停更记录里,有迹可循。

而如今身处舆论漩涡的李福贵,正面临着与李子柒相似的过度凝视。

把一个好人逼到沉默,并不难;难的是,键盘侠竟乐此不疲。

李子柒的沉默已是前车之鉴,流量浪尖上的李福贵如果也走向沉默,那么她身后的华北平原、父老乡亲、被忽视的村庄,也将一同走向沉默。

沉默的田园

在走红之前,河南女孩李福贵,每天都会驾驶着一辆小货车穿梭在当地乡间,清晨出发,黄昏收摊,日子粗砺而简单。

在村里的老人眼中,她是“卖菜西施”;在网络上,她成了“靠豆腐、小点心撑起家门”的励志女孩。父母智力有缺陷,她从 5 岁学会做家务,14 岁便外出打工维持生计。那些早熟的经历早已刻在她的骨子里,不需要讲述,旁人也能看出个大概。

也正因如此,当她继续以往的方式——卖菜、送货、替村民跑腿——人们自然又轻易地给她贴上了“天使”两个字。朴实、善良、纯真,这些美名说得轻巧,可一旦落在一个年轻女孩身上,便成了沉甸甸的期待。

11 月 8 日,李福贵第一次开直播。五分钟不到,观看人数破十万;太行山区黄小米上架十分钟,卖出 3.4 万袋;每袋 2.5 公斤,售价 37.8 元。

这些数字,是她第一次试水带货的实打实成绩。按照常理,这是件值得高兴的事——她替村民收谷子,加工后卖出去,本是助人也是助己。

然而,现实往往和常理反着来:成绩越亮眼,质疑越汹涌。

于是,这个一直在村里帮老人跑腿、卖菜、扛麻袋的女孩,转瞬间被推到“争议人物”的位置上。

人们开始问她:

“你赚没赚?你自己心里清楚!”

“你还纯粹吗?”

“你之前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今天吧?”

问题像针,扎在她被捧起的“善意”背后。

可凭自己的双手挣点钱,何错之有?更何况,李福贵已经解释了“没有任何利润,没赚一分钱。”

本就没拿一分,却先被扣上一笔。

@大河报·豫视频

问题不在小米贵不贵,也不在直播卖了多少。

真正的问题是:社会在潜意识里,仍要求“善良必须是无偿的”。

善良的人不该谈钱;想赚钱的人不该被叫善良;而试图既善良又自立的人,则会被拉出来质问:“怎么,你想两头都占?”

于是,只要李福贵不符合某些网友对于“清贫”“不求回报”的人设期待,哪怕只是靠劳动多挣一点点,她就要为“善良之外的那部分”付出代价。

这种荒诞,并不只发生在李福贵身上。

同样曾经爆火的李子柒,在最受欢迎的时候停更。不是因为山野不再,不是因为节气拍完,而是因为无限放大的期待、误解、拉扯、商业纠纷,把她逼到无话可说。

流量喧嚣,田园沉默。

一个做内容的,因为太被需要而沉默;一个做好事的,因为开始挣钱而被骂。

两个女孩,一个在镜头里用古法建构田园梦;另一个在村道里用小货车拉起真实生活,却都被同一种力量推向了同一个方向:

一边颂扬奋斗改变命运,另一边却又无法接受善良者收获果实。

沉默的不仅是李子柒,还有老去的乡村和田园,以及,无法在流量圈获得声量的老人。

沉重的标签

如果把 11 月 8 日那场直播当作分界线,那么在此之前,李福贵的人生,是一条很“安静”的线。

她原名李亚云,1998 年生于河南新乡卫辉唐庄镇。父亲只有五六岁孩子的智力,母亲先天残疾。这个出身寒凉的孩子被爷爷奶奶抚养大,在14 岁的年纪辍学去新乡打工,当过服务员、卖过化妆品,在影楼给人当助理,工资不到一千,往家里寄一半。

她也曾有过“城里生活”:在影楼学会拍摄剪辑,工资涨到 2500 元,嫁给城里人,以为自己能慢慢在城市扎根。直到奶奶去世、叔叔工地受伤成了“双重残疾”、婶婶离家,家庭的担子压回了这位二十出头的女孩身上——她离婚、回村,开始“从头再来”。

这些转折,后来都被概括成一句评价——“她是一把烂牌打成了王炸。”

李福贵的一家

但对她来说,那不是“王炸”,那是生活的硝烟。

回村之后,爷爷的桃子一度卖不出去,一千多斤桃子眼看要烂在地里,她借来三轮车,凌晨三点多出发,从天蒙蒙亮卖到太阳落山,渴了喝自己带的水,饿了啃冷馒头,几天才把桃子全卖完。

没桃子卖,就去摆摊卖煎饼,在集市卖菜、卖点心,夏天顶着四十度的高温,冬天冒着冷风,在小城的街口一站就是一天。

挣到一点钱,她第一反应不是“给自己买点好东西”,而是请工人砸掉家里老破的土灶台,换上新锅台、抽油烟机,把院子收拾得有花有草;给不会说话的母亲剪头发、洗脸,教她上厕所;给爷爷买新衣服,甚至带着从没出过村的爷爷坐高铁去看天安门。

这些细碎的改造,在视频里被剪成“治愈片段”,在外界的语言里,变成“她给破烂的生活镀上了一圈光”。

于是,新的标签开始出现:“励志女孩”“一把烂牌打出王炸的女孩”“现实版福贵”。

问题是——这些标签,从来不是她自己要的。

她在采访里说过:“开始那种没流量的卖货状态,我觉得更自在。”

她最舒适的日子,是骑着货车在太行山下跑村卖货:凌晨四点起床装车、进货,天蒙蒙亮赶到第一个村口,吆喝一声“打豆腐咧来啦”;卖给老人的点心统一六块一斤,鞋刷一块钱一把,有时干脆抹个零;中午顶着烈日,晚上八九点才收摊,算下来一天净赚三百块。

她的“成功学”很简单:“在农村卖东西,其实就一件事——真诚。”

但当流量闯进来,一切开始变形。

媒体给她写长文,网友用“治愈”“励志”“感动中国”形容她,品牌希望她带动“乡村故事”的叙事,她的一举一动,都不再只是“卖货”和“生活”,而是被赋予越来越宏大的意义。

她照顾一家人的生活,要替村里老人卖粮食,要想办法把山区小米、谷物、粮食卖出不至于“赔本的价”,最现实的路径就是——把这一切变成可持续的生计模式:自媒体+卖货。

但标签并不允许她“过于现实”。

当她站到直播间,开始尝试带货——帮村里老人收谷子、加工成黄小米,价格按当地零售行情来算;她一边卖,一边解释收购价和成本,“这次没算加工费和运费,没有利润,我没赚一分钱”,外界却迅速替她写好了新标签:“变味了”“开始割韭菜了”“果然好人最后也要赚钱”。

比李福贵大8岁的李子柒,也比她更早经历了流量压迫。

这个被称为“田园仙女”的女孩,从 2016 年开始用视频记录下插秧、做腊肉、煮桃花酒、做木活字的过程,把贫困童年里学来的所有手艺,变成一个个极致好看的画面。

她的视频被海外媒体当作“中国名片”,在 YouTube 停更三年间,粉丝反而又涨了五百多万。

可在镜头之外,她曾是被继母按进水沟的孩子,是在桥洞、公园长椅上睡过觉的打工者,是靠 300 块工资资助别人读书的人。

她回乡拍视频,本意只是“既能照顾奶奶,又能谋一口饭”。

后来,标签越来越大:“传统文化守护者”“走向世界的东方美学”“中国乡村的想象”。

与此同时,网络上对她的质疑也越来越激烈。她在一次采访中劝年轻人别做网红,此言一出,即被部分网友指责“虚伪”——“你自己就是网红,为什么阻别人走这条路?”

还有评论说,她的视频被批“过于理想化”“不是真实的乡村生活”,被指是“给国外看的童话版中国”。

后来,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或者众所不知的原因,她停更了,直到今天,再无消息。

粉丝在等待她回归,但很少有人真正问过:她究竟还扛不扛得住这份被赋予的“意义”?

这是一个“累赘、蠢动、消费的年代”。

在这个时代里,我们急着定义,急着消耗,却很少留下空间让一个人扎根、慢慢成长。

对李福贵和李子柒来说,她们要的那一方“寂静的空间”,不过是——有机会好好谋一份生计,有一点余地照顾家人、照顾老人,不用时时刻刻演一个别人写好的角色。

她们当然知道,自己“被需要”。可在被需要之前,她们首先是个普通人。

李子柒的抖音,最后一条视频发布于2014年11月13日,距今整整一年。

下一个,会是谁?

在中国的乡村视频里,李子柒和李福贵是两条完全不同的河流。

一个是“阳春白雪”的精致,一个是“下里巴人”的朴素。两人风格不同,却都把中国乡村的维度递到了镜头前。

李子柒的视频像一部乡村艺术片:镜头干净、节奏舒缓、四季有序、手艺精巧。

李福贵的镜头里却只有中国乡村的原貌:清晨的雾气、破损的麻袋、扛不动的土豆、老人拿不出零钱时的迟疑,还有她在乡道上咬牙前行的那股劲。

美是不同的,但都是真诚的。

然而越真实,越容易被挑刺。

李子柒在巅峰时期,被期待、被揣测、被误读,被商业力量反复分割,最后不得不停下脚步。

而今天,李福贵正在走向另一种危险的逼仄。

你会发现,这些网络质疑从来和事实无关。

一句话,一件事,甚至什么都不需要——我们就能迅速否定一个素不相识的人。在互联网时代,这句话愈发沉甸甸。

如果连李福贵这样一个村里少见、愿意替老人跑腿、扛麻袋、卖粮食的年轻人都被无端攻击——那么乡村里真正受伤的,是谁?

难道那些骂她的人,会替老人们卖粮?会替他们把卖不出去的谷子收回去?会替老人们多挣一分钱吗?

如果我们轻易把她的好意误解、放大、抹黑,受伤的从来不只是一个女孩,而是一整个村庄的希望。

甚至,是无数个沉默的乡村的希望。

李福贵,不是李子柒。

李福贵,不要成为李子柒。

愿善良,被善待

我们生活的土壤很古老,可互联网是新的;新的地方,也长着旧式的偏见。于是便有了这样的矛盾:看不得别人苦,也看不得别人好。

时代不会停下脚步。

互联网的速度在加快,浪潮一拨又一拨,新的“李子柒”、新的“李福贵”,仍会不断出现。她们可能来自不同的省份、不同的乡镇,靠着不同的技能与不同的方式,在镜头前发出属于自己的那一点微光。

但另一头,网络上的噪音、误解与攻击,也不会自动停下。

有人总是在寻找“变味”的证据;有人喜欢把善意往坏处想;有人会在键盘后面,以一句敷衍的评论,轻而易举地摧毁一个普通人努力的方向。

我们为什么变得如此急于否定?又为什么如此吝于给予宽容?

李福贵自费带着村里老人去旅游

人们,最容易把道德的重担,丢给最善良的人。

但一个人的善意,永远无法依靠道德支撑,而必须依靠生活本身的稳固。

如果不让李福贵赚钱,难道要让这个出身贫寒的姑娘,在最好的年华做免费做公益吗?

如果李子柒继续沉默下去,如果连李福贵这样的女孩也被逼得沉默,中国的乡村不会是只“少了一个网红”,而是少了一种稀缺的力量——

那是替老人跑腿的脚步声,是替一家人扛起的生活声,是替无数卖不出去的粮食发出的微弱声音。

它们不是光鲜的,却是真实的;不是诗意的,却是乡土的筋骨;不是宏大的,却关系着一个个小人物的命。

我们究竟希望看到什么样的乡村?什么样的善良?什么样的年轻人?

是一个被逼沉默、退回阴影、不敢再开口、不敢再带货、不敢再帮助他人的千千万万个李福贵?还是一个可以稳稳站在光里、敢于挣钱、敢于谋生、又愿意继续善良的人?

善良不该是一场单向奔赴,更不该孤身前行太久。

李福贵还在周旋于乡村的尘土,与流量的尘埃。

李子柒,已经静默一年。

这一年里,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但是,再也没有李子柒。

没有李子柒的田园圈,变得萧瑟。

已经走红的李福贵,以及还没有走红、也不追求走红的年轻李福贵们,正在中国那些沉默、年迈的乡村里,安静做事。

还有更多离开村庄的年轻人,透过流量,回望着故乡。

归去来兮。

田园将芜,胡不归……

监制:视觉志

编辑:鹿

视频号:视觉志

相关内容

一位身着浅色古风服饰的女孩
一位身着浅色古风服饰的女孩,她静静坐在柔和的自然光里,周围是一片淡...
2025-11-16 23:11:30
原创 ...
 鲁网11月16日讯 (记者 赵思齐 李文静)为深入推动传统书画艺...
2025-11-16 23:11:23
华检医疗(01931.HK...
格隆汇11月16日丨华检医疗(01931.HK)发布公告,2025...
2025-11-16 23:11:23
华检医疗(01931.HK...
华检医疗(01931.HK)发布公告,于2025年11月12日,本...
2025-11-16 23:11:22
健康之路(2587.HK)...
近期,中国领先的医疗健康数字化平台健康之路(2587.HK)主要股...
2025-11-16 23:11:21
省院前急救质控中心专家督导...
阳光讯(记者 赵小康 通讯员 刘益凯 文/图)11月14日上午,陕...
2025-11-16 23:11:20
“长三角新优国产医疗器械推...
随着近年来大数据、AI(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智能技术不断迭代,作为...
2025-11-16 23:11:20
三星医疗:预中标1.68亿...
中证智能财讯 三星医疗(601567)11月16日晚间公告,公司全...
2025-11-16 23:11:20

热门资讯

华检医疗(01931.HK)拟... 华检医疗(01931.HK)发布公告,于2025年11月12日,本公司(买方)与卖方订立股份转让协议...
第二届城市中小学科学教育协同发... 央广网天津11月16日消息(记者张强)为助力教育强国建设,深化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实验校的交流...
原创 教... 各位家长,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焦虑:孩子的一次考试,仿佛就决定了未来的走向?“鸡娃”内卷,全家疲惫,孩子...
靖远先生 | 张国珍:深耕教育... 从事高中教育教学与班主任工作二十载,我始终秉持“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以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为导向,在教...
推进警示教育常态化长效化 警示教育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有力抓手,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持续净化政治生态的现实需要。习近...
现代汽车集团:公司计划到203... 现代汽车集团:公司计划到2030年实现每年从韩国交付247万辆车。集团计划同期实现每年交付176万辆...
雷军连发微博回应小米汽车质疑 11月16日,小米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连发多条微博,回应相关质疑,再次就小米汽车安全理念进行说...
雷军连发微博谈小米汽车 DoNews11月16日消息,小米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连发多条微博,回应相关质疑,再次就小米汽...
【百日攻坚行动】郝家桥镇胡家堡... 近日,记者走进正在装修的灵武市郝家桥大饭店,看到大厅的中式亭台楼阁已初具雏形,工人正在打磨贴瓦,包厢...
文旅部:郑重提醒中国游客近期避... 观点网讯:外交部11月14日发布出行提醒:今年以来,日本社会治安不靖,针对中国公民违法犯罪案件多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