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如鸟巢的翠绿叶片在阳光下呈现半透明的质感,当都市人还在为超市里每斤50元的新奇蔬菜惊叹时,云南人可能正在自家门口的绿化带里看着同款植物淡然一笑。
近日,一种名为山苏的蔬菜在社交媒体上走红。众多美食博主纷纷晒出其宽大碧绿、形似鸟巢的外形,并对其美味大加赞赏。然而,一位云南网友留言“这不是我们的绿化带嘛”,瞬间引发评论区热议,热度迅速攀升。

图片来源:小红书@61秒


美味又贵价的山苏,究竟是不是路边绿化带?
山苏学名巢蕨,是铁角蕨科巢蕨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山苏”是我国台湾地区消费者为它取的别名。在云南是常见的绿化植物,但在其他城市的餐桌上却成了价格不菲的高档蔬菜,售价高达50元一斤。巢蕨属植物在亚洲、非洲、大洋洲的热带、亚热带地区均有分布,我国巢蕨主要分布在华南、西南地区。
在我国台湾地区,巢蕨的栽培种“南洋山苏蕨”被开发出了食用价值,成为菜单上价格不菲的“山苏”。现在广东、海南等地也有规模化种植。巢蕨和其它蔬菜的采摘方式不同,不能整棵植株采收,真正能用来做菜的只有中间新长出来的嫩叶,将它的顶端剪下后,只要养护得当,叶片还会再生。巢蕨叶片既可以涮火锅,也能炒着吃或者凉拌,吃起来口感脆嫩滑爽,回味清香悠长。
但要注意的是,观赏用巢蕨的叶子并不好吃,不要趁机薅家里的盆栽或是公共场所的绿化带。

这些蔬菜也有“绿化带亲戚”
前段时间,羽衣甘蓝带着“健康”的铭牌成为食品市场新贵。羽衣甘蓝原为耐寒观赏植物,常用于冬季园林造景,因叶片呈羽状深裂、色彩丰富,被误认为“绿化带植物” 。2025年,其因“超级食物”概念被茶饮品牌包装,收购价从2024年的0.8元/斤暴涨至3.5元/斤 。食用羽衣甘蓝的叶片质地已经是蔬菜里比较粗糙的了,观赏用的口感就更差了。几百年前,它在欧洲仅是穷人餐桌的替补或牲畜饲料。二战时期,英国曾因粮食短缺推广它为“救荒菜”,但和平年代迅速被遗忘。我们熟悉的卷心菜、紫甘蓝、花椰菜、苤蓝、抱子甘蓝等蔬菜,都是它的同属植物。
另一种常见的观赏植物雁来红,也以叶片绚丽多彩著称。它是苋科苋属植物中专门培育出来的观叶品种,也就是更美观的“彩色苋菜”。当季节入秋,大雁南飞,雁来红植株的顶部叶片变成了红、黄、紫等娇艳的颜色,远看宛如底部叶片捧起的花朵,因而得名“雁来红”,还有别名“老来少”。
许多人都会将雁来红的彩叶当成花,其实它真正的花簇生于叶腋和茎稍,小而密集,很不起眼。当然,它的口感也和食用苋菜相差甚远。
谁捧火了“超级食物”?
当“吃草”成为必需,却又难以在日常饮食中轻松实现时,一杯浓缩了“超级蔬菜”精华的饮品,便成了触手可及的解决方案。
不止羽衣甘蓝、山苏火了,巴西莓粉、奇亚籽、姜黄粉这类能给年轻人的健康带来“确定性”承诺的食物越来越受青睐。它们被统称为“超级食物”,共同特点是被赋予了超越普通食材的“营养神话”,比如,拥有高抗氧化值、富含某种稀缺营养素、特定健康功效。它们的出现往往伴随着社交媒体上精心设计的视觉呈现,比如标志性的浓稠紫色、墨黑色或亮黄色。更重要的是,它们能以粉末、胶囊或浓缩液的形式,便捷地融入饮品或零食,完美适配年轻人“高效进补”的需求。
或许贩卖的不是果蔬,而是“焦虑解药”,“难吃”也可以变成“高级感”。不少年轻人熬最晚的夜,喝最绿的汁,一边火锅烧烤一边主动吃草。认知和行为的高度差让羽衣甘蓝、山苏、奇亚籽、藜麦、巴西莓等食品在商家的营销之下,成为弥补愧疚和缓解健康焦虑(“不喝就落后了”)的明星单品。
海报新闻综合科普中国、北京日报客户端、中华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