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象”往的幸福旅居品牌
中共西双版纳州委政策研究室
近年来,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抢抓“旅居云南”建设机遇,坚持“好地方、好房子、好体验、好服务、处处好”标准,打造“象”往的幸福旅居品牌。

景洪市城区。刘超平/摄
全域布局串联“好地方”
构建全域旅居新格局。差异化推进景洪最美旅游城市、勐海茶旅康城、勐腊雨林边城建设,在勐罕、勐养片区扩展“城市后花园”,推进橄榄坝国际旅游经济聚集区、勐仑镇民族文化与生物多样性科普艺术体验区等旅游强镇建设,3个县(市)均被列为“旅居云南”城镇旅居建设试点。
建设“一江两线”旅居带。构建“一江(澜沧江)、两线(中老铁路沿线、边境口岸沿线)”文旅康养旅居示范带,用好中老铁路跨境专列,开通澜沧江-湄公河国际旅游航运,试运行中老首条公交化国际客运班线,构建“西双版纳+清迈+曼谷+万象+琅勃拉邦”的多国联动、双向环游的跨境旅游圈。今年1月至9月,接待海外旅游者48.56万人次、同比增长183.6%,旅游外汇收入3.18亿美元、同比增长183.5%,其中吸引1.3万名外籍游客常住。
打造百里古茶山新环线。建设茶博物馆、茶研学中心及茶主题酒店,举办古茶山乡村休闲度假游线路产品推介会,推出文化沉浸、自然探险、亲子研学等旅游线路,打造古茶山产业融合发展先行区。2024年,古茶山亩均产值提升至1.87万元、同比增长14.8%。

景洪市基诺山基诺族乡打造茶文旅综合体。基诺山基诺族乡人民政府供图
品质为王打造“好房子”
高标准建新房。制定“好房子”建设21条措施,细化基础型、提升型、完善型旅居康养小区高标准建设三级标准体系,确保地产项目配套设施齐全、便民服务保障到位,市场认可度持续攀升,近三年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商品房销售额均保持全省前列。
丰富供给业态。引导企业开发候鸟型、疗养型、雨林型等特色产品,满足多样化旅居需求,高端地产“一房难求”,近三年新建并成交7万套、占总销量的42%,中小户型交易量占总销量的九成以上。整合二手房资源打造“价优宜居房”,让更多人买到了“舒心房”。
政企联动售房。精准摸清客源,线上推出“交换冬天”康养旅居等特色品牌,与抖音平台合作推出“千万家计划”;线下到杭州、哈尔滨、长春等地举办推介会,将房地产和景区景点“业务打包”,开展“购房畅游西双版纳”等促销活动,3年来州外购房人群购买新建商品房6万余套,七成以上为省外购房群体。

近三年,西双版纳州年均接待旅居者超60万人,吸引5.2万户省外群体买房安家,成为云南旅居“始于山水、归于烟火”的一张亮丽名片。图为西双版纳州景洪市。杨斌/摄
创新场景增强“好体验”
慢享城市康养。探索售租并举、统一收储、适老适旅改造等模式,酒店主动拓展多元消费,丰富“康养酒店+特色项目+旅游线路”产品业态,形成温泉养生、农旅休闲、森林康养、傣药康养等产业集群,打响“负氧离子·康养旅居”品牌。傣医睡药疗法成为旅居客“新宠”,2024年以来,接待康养旅居人群24万人次。

西双版纳勐海勐巴拉景区。勐巴拉旅游景区供图
慢品乡野生活。整合农村闲置资源,通过嵌入式、拼接式和合院式改造打造“一宅两住”新民宿,植入茶亭、休闲咖啡等消费场景,打造乡村旅居综合体,每年吸引乡村游群体近800万人次,更多村民吃上了“旅游饭”。
慢赏文艺文创。擦亮“泼水节”等特色节庆品牌,推动普洱茶制作技艺等非遗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加快建设“雨林数字游民”目的地,分区域打造饮食、茶咖、文创、研学等空间,建成一批摄影绘画网红基地,吸引20余名国内知名艺术家成立工作室、成为新市民,“旅居旅创”成为特色旅居品牌。

游客在体验悬崖咖啡项目。勐远仙境景区供图
优化配套升级“好服务”
管好旅居市场。制定实施旅居公约,探索建设互嵌式社区试点,推行旅居发展正负面清单,成立旅游市场整治指挥中心,制定实施涉旅投诉回应解决、行业执法监督、经营单位服务质量提升等9项制度,保障旅居产业健康有序发展,游客满意度达99.6%。
建好便民生活圈。完善市政交通、文化、休闲等基础设施,开通景区直达公交专线全覆盖旅居人群集中小区,新增一批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区域养老服务中心,打造幸福食堂、托幼中心、便民药房、职工驿站、候鸟驿站一体化服务网络,全面构建“15分钟生活圈”。
搭好多元服务平台。组建“物业小红帽”服务队,开通旅居人群健康“绿色通道”,推出“新市民专属优惠”,开展“雨林十助”服务,搭建“候鸟人才会客厅”等多元平台,全州建库在册旅居人才408人,促成银龄科技特派员项目、专家基层科研工作站及智库基地落地,推动旅居人才从“暂居”到“扎根”。
来源:《云岭之窗》杂志社
执笔:达佳
编辑:方丽娟
下一篇:艺术涂料加盟选什么品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