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3日,有消息称苹果与腾讯达成协议的消息,苹果将以15%的佣金比例处理微信小程序内的支付,随后苹果公司正式推出“小程序合作伙伴计划”。这标志着持续多年的支付渠道之争暂告段落。
从商业策略来说,这一协议无疑是一次利益的再平衡;而从互联网法律视角审视,这更是一次平台企业主动将经营行为“合规化”、“规则化”的深刻演变。
本文将结合腾讯第三季度财报,分析这一协议如何体现了当前反垄断、数据合规等法律要求对平台战略的塑造,并为腾讯聚焦AI的商业计划扫清了障碍。
一、苹果的让步:监管压力与市场现实下的理性选择
在协议达成前,微信小程序内庞大的交易流水(年交易额超10万亿),但对苹果的佣金收入贡献基本为零。大量开发者使用各种方式绕过苹果支付系统,被苹果公司称之为“漏洞”。据报道,去年苹果公司曾向微信施压,要求其堵上应用内购买的支付漏洞。
然而,30%的佣金,无论对于开发者还是消费者来说,已经是一个不可接受的“高额税”。
App Store开放第三方支付。更新后的《App Store审核指南》明确宣称:在美国App Store应用中,开发者可以自由添加按钮、外部链接或其他引导方式,直接指向第三方支付渠道,无需额外授权。此外,苹果公司还取消了此前“禁止应用鼓励用户使用非App Store支付”的规定。
就在上个月,,指控苹果公司滥用其市场支配地位,限制应用分发并收取过高的佣金。
中国监管机构同样密切关注平台经济领域的垄断行为。虽然尚未对苹果开出天价罚单,但《反垄断法》的修订和指南的出台,明确传递出强化监管的信号。苹果最脆弱的点在于其被指控滥用iOS系统的市场支配地位,强制实施高额佣金和排他性支付条款。
此外,苹果手机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和号召力也在日趋下降。一项调查显示,95%的用户宁愿放弃iPhone也不愿失去微信。这种高度依赖给苹果带来了一个长期难题,如果苹果继续向微信强硬施压,将引发灾难性后果,可能导致iPhone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崩盘。
经过一年多的谈判,苹果应该也意识到,与其坚持30%的“完美”费率,继续被排除在这个市场之外,不如接受15%的费率,相当于以折扣价进入了一个此前无法染指的万亿级生态市场。这是一笔“无中生有”的纯增量收入,从财务上看是绝对的利好。主动将费率降至15%,也可看作是向中国监管机构展示其合作与合规姿态的一种方式,旨在规避潜在的、更严厉的强制性处罚。
苹果随后发布了新的开发者指南,介绍其所谓的“迷你应用合作伙伴计划”。该文档强调,开发者必须同意某些要求才能获得资格,包括遵守其“声明年龄评级API”,以提供适合不同年龄段的功能。不过,他们也必须使用苹果公司的高级商务API和应用内购买系统。此外,他们还必须报告用户向苹果公司申请退款时所需的信息。开发者就能获得该公司所谓的“更佳的客户体验”。

在这些方面,开发者实际上必须像对待微信等超级应用之外的普通应用一样对待小程序。不过,苹果在数据的表述上上做了一些调整,声称此类开发者获得85%的收入,而不是苹果抽取15%的分成。
二、腾讯的权衡:以短期利益换取生态长期稳定
微信不仅仅是一个通讯应用,更是一个近乎完整的生态系统。该平台包含了支付、小游戏、自媒体、短视频、电商等多重应用和功能。这在11月13日发布的腾讯2025年第三季度财报中也有所体现——微信贡献了营收中最稳定的部分,也是整个腾讯集团的核心资产。目前,微信月活跃用户数增长至14.14亿,本季度新增1400万。微信在社交连接领域的统治地位依然无可撼动。
腾讯公布的第三季度营收增长速度超过预期,达到15%,销售额达1929亿元人民币,主要得益于国际游戏收入超出预期43%的增长,净利润增长约19%。在阿里、京东和美团等竞争对手正于电商领域展开价格战之际,腾讯是少数几家实现季度盈利显著增长的中国大型科技公司之一。得益于微信上的人工智能技术,腾讯广告业务也蓬勃发展。
有分析师称,当今这个市场必须奖励人工智能在质量上出众的公司,也会对能够尽快将人工智能与盈利能力相结合的公司加以回报,腾讯是少数几家能够同时展现这两点的公司之一。
从腾讯的财报可以看出,与微软、Meta等美国巨头投入巨资于AI基础设施不同,腾讯的资本支出在下降,但利润率在提升。其AI策略是高效地赋能现有业务(游戏、广告),而非进行“军备竞赛”。这种高效的商业化能力使其财务状况稳健,有资本进行长期战略博弈。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9月,腾讯从OpenAI挖走了一位知名的语言智能体研究员,近期也加入了被称为“人工智能的下一个伟大前沿”的“空间智能”探索行列。但与阿里和字节等公司在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和产品推广方面投入数十亿美元不同,腾讯更专注于将这项技术融入微信和游戏。周四的财报会上,总裁刘伟强再次强调了将微信发展成为功能齐全的智能助手服务这一目标:“从长远来看,微信最终可以借助人工智能助手帮助用户完成很多任务”。
然而,将人工智能集成到拥有14亿用户的平台上,将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强大的内容生成和信息分发系统。其潜在的滥用风险,以及相应的监管负担,在内容审核和数据安全方面都将是巨大的。微信不仅仅是一个应用程序,它更是国家数字基础设施的一部分,其稳定性至关重要。
所以,将支付流程标准化、阳光化,虽然腾讯和开发者让渡了15%的收益,但可能会因为支付体验的简化而刺激更多的消费行为,从而做大整个小程序经济的蛋糕。从长远看,这有利于微信生态的繁荣。接受15%的费率,表面上是支付了一笔费用,但实质是腾讯用这笔钱为整个微信小程序生态“购买”了在iOS平台上的长期合法性与稳定性。协议消除了一个长期存在的政策风险点,避免了未来可能因支付问题导致的更严厉平台制裁(如下架部分功能),保障了其核心盈利渠道的畅通。这是一笔极其划算的“保险费用”。
三、结论:合规成为新时代的核心竞争力
微信-苹果协议是中国平台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的缩影:法律与合规不再是成本中心,而是战略资产和核心竞争力。此协议可能成为超级App与操作系统之间支付安排的“事实标准”,为行业提供了在监管规则下解决争议的合规模板。
对腾讯而言,成功化解一次重大法律风险,使其“微信生态+轻资本AI”的战略路径更加清晰和稳固。市场对腾讯的估值不应再局限于“中国折价”的旧叙事,而应看到其展现出的卓越合规能力和规则制定能力所带来的“合规溢价”。
而对苹果而言,选择顺势而为,用费率上的“退”,换来了市场准入、生态稳定和规则掌控的“进”。苹果似乎正在从“规则的唯一制定者”向“在监管框架下的主要参与者”的身份转变。
在数字监管时代,最能适应并主动运用法律规则构建健康商业生态的企业,将获得最可持续的增长。
作者:《互联网法律评论》
【免责声明】本文撰写所需的信息采集自合法公开的渠道,我们无法对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准确性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本文仅为分享、交流信息之目的,不构成对任何企业、组织和个人的决策依据。
《互联网法律评论》提供业界解决方案
互联网法律国际监管动态研究
互联网产业投资和政策监管研究
互联网企业:极端地缘政治冲突中的公关战略研究
合作联系
zhangying@cggthinktank.com
互联网法律评论
《互联网法律评论》是一个全新的法律自媒体平台,持续关注中国及全球互联网科技发展、产业发展和法律监管合规问题,尤其是数据安全与个人隐私保护、知识产权、反垄断等政策监管主题。
该公号运营团队包括:国际国内互联网政策和法律研究、财经媒体资深主编、互联网企业公关战略和品牌运营等不同的专业人士,致力于打造一个持续输出政策法律前瞻信息研究、且具有传播优势的精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