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张智 北京报道
10月,税收收入增速持续大幅回升。
11月17日财政部发布的数据显示,1—10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8.65万亿元,同比增长0.8%;10月份,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26万亿元,同比增长3.2%,相比9月的2.6%边际回升,其中,10月份全国税收收入2.07万亿元,增长8.6%,增幅与上月基本持平,是拉动财政收入的主要动力。
在市场人士看来,税收收入持续较快增长,主要原因在于经济稳中有进,使得生产端与消费端保持韧性,企业经营状况总体稳定,纳税增加。
不过,国盛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熊园提醒,尽管税收收入延续高增长,但总体来看10月财政收支分化明显。1—10月一般财政支出累计22.58万亿元,同比增长2%,较1—9月的3.1%有所下滑;10月一般财政支出1.78万亿元,同比-9.78%,大幅低于9月的3.08%。因此,国泰海通高级宏观分析师侯欢对此建议,当前稳经济还需政策接力。
“往后看,财政的当务之急仍是推动现有政策落地,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2026年政策应会偏积极、偏扩张,优化‘投资于物’、更注重‘投资于人’,节奏上有望前置发力;预计2026年财政扩张力度与2025年大体相当,赤字率4%左右、专项债5万亿元、特别国债2万亿元左右,对应2026年全口径财政支出规模有望达43万亿元、较2025年多增1.13万亿元。”熊园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经济向好支撑税收大幅提升
税收收入大幅好转,是10月财政收入增速抬升的主要原因。
数据显示,前10个月,全国税收收入15.34万亿元,增长1.7%,增幅比前9个月提高1个百分点。几大税种中,国内增值税、国内消费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分别增长4%、2.4%、1.9%、11.5%,增幅比前9个月分别提高0.4个、0.2个、1.1个、1.8个百分点。
“当前,反内卷政策效果持续显现,PPI降幅继续收窄,对税收收入的拖累边际缓解。同时,在积极政策的带动下,相关行业税收收入持续改善。”侯欢表示。
一个亮点是,受益于资本市场的活跃态势,前10个月,印花税收入3781亿元,同比增长29.5%。其中,证券交易印花税1629亿元,同比增长88.1%,是增长幅度最大的税种。
不过,在多种因素影响下,进口货物增值税、消费税15007亿元,同比下降4.9%;关税1954亿元,同比下降3.3%;车辆购置税1676亿元,同比下降16.3%。
房地产相关税种则有升有降,城市维护建设税4377亿元,同比增长3.5%;城镇土地使用税2167亿元,同比增长4.9%;房产税4373亿元,同比增长10.6%;耕地占用税1207亿元,同比增长6.2%;契税3646亿元,同比下降14.7%;土地增值税3584亿元,同比下降17.5%,是降幅最大的税种。
值得注意的是,非税收入下行明显。2025年1—10月,非税收入同比下降3.1%。非税收入1914亿,同比-33.0%,相比9月增速-11.4%降幅继续扩大,创近5年最低水平。
究其原因,除了2024年同期高基数的影响,也反映了财政对非税收入的依赖边际减弱。
全国政府性基金方面,前10个月,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3.45万亿元,同比下降2.8%;10月单月,政府性基金收入3756亿元,同比-18.4%、较上月回落24个百分点,这意味着土地出让收入再度负增,土地财政仍承压。
“考虑到下半年房地产需求调整,经济增长的内生动能还需增强,宏观积极政策仍需加码。”侯欢表示。
明年支出或靠前发力
另一方面,一般财政支出增速明显回落、支出进度也较以往偏慢。
前10个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2.58万亿元,同比增长2%,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9.3%,教育支出增长4.7%,卫生健康支出增长2.4%,科学技术支出增长5.7%,节能环保支出增长7%,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增长2.5%。
“支出进度来看,10月一般财政支出占全年比重为6%、明显低于季节性。投向上看,基建、民生相关支出增速均出现明显回落。”熊园表示。
前10个月,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8.09万亿元,增长15.4%,主要是各级财政持续加快债券资金使用,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超长期特别国债、中央金融机构注资特别国债等资金共支出4.54万亿元。10月单月,政府性基金支出5968亿元,同比-38.2%、较上月回落38.6个百分点。
熊园表示,应关注最终预算执行情况,因为年底加快支出进度或者结转至明年支出,将直接影响明年财政支出力度。
侯欢则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为了确保四季度积极政策的延续,当前,增量政策正在接力。一方面,政策性金融工具发挥“类财政”功能,比如2025年10月,5000亿元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完成投放;另一方面,安排地方债结存限额投放,比如,2025年10月,中央财政从地方政府债务结存限额中安排5000亿元,其中,新增了2000亿元专项债券额度,专门用于支持部分省份投资建设。
“往后看,财政端当务之急是加快现有政策落地、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短期政策虽会‘加力’、但更多还是‘托而不举’,更多为明年开年布局。具体到货币端,短期重点仍是推动现有政策落地、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展望明年,节奏上有望前置发力。”熊园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