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宝去年推出的「碰一下」,在今年下半年,以风暴之势席卷全国。
按照官方定义,支付宝「碰一下」支付,是基于支付宝付款码和 NFC 通讯技术的全新支付体验。
支付宝用户的手机,如果支持 NFC、且功能开启,那么在手机解锁亮屏(无需打开支付宝 app)的状态下,与商家的「碰一下」收银设备进行触碰,即可完成支付。
与目前依然主流的扫码支付相比,「碰一下」可以更快速、更简单地完成支付动作。
官方数据显示,支付宝「碰一下」在推出 321 天后用户数突破 1 个亿,而今年 5 月到 9 月间的四个月时间,「碰一下」用户数就从 1 个亿增加到了 2 个亿;此外,截至今年 9 月,近 1 亿用户已体验多项「碰一下」服务,同时提供「扫」和「碰」的方式,「8 成用户首选『碰一下』」。
最近几个月,支付宝「碰一下」加速扩张的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
强推「碰一下」,支付宝祭出5大杀招
就雷科技观察,为了强推「碰一下」,支付宝至少祭出了以下几大杀招。
1.给用户持续派发红包。
在培养用户行为认知和使用习惯这件事上,没有什么比持续派发红包或补贴来得更真切的了。
支付宝派发的「碰一下」红包,包括「天天有优惠」(每次使用即可触发)、「集卡换好礼」(使用次数越多、兑换红包金额越大),以及特定商家的「碰一下」红包等。如果每天都使用「碰一下」的话,一周累计下来,至少也有一两块的红包。

(截图来源:雷科技)
想在短期内看到立竿见影的市场推广效果,舍此别无他法。
2.把 NFC 硬件做成「贴纸」去推广。
NFC 不是新技术,之前这么多年一直难以真正推广起来,一大原因正是支持 NFC 技术的收银设备成本较高,小店和个体户很难用上。
除了常见的大店机器模式,支付宝亦在不少小店提供了贴纸形式的「碰一下」支付工具。

(图片来源:@ENCR蓝羽,小红书)
把 NFC 硬件做成成本较低(甚至极低)的贴纸形式去推广,小店和个体户也终于跟上了 NFC 支付的新浪潮。针对不同环境场景和商家喜好形态,支付宝亦提供了立牌、凸台、一体化挂式凸台等更多 NFC 硬件呈现形式。
官方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已有千万家商户支持支付宝「碰一下」支付,超过 1000 个场景支持「碰一下」。
3.大力拓展「碰一下」的能力半径。
NFC 技术和「碰一下」体验,只能用在支付场景吗?显然,支付宝不这样认为。即便是在支付场景,「碰一下」也衍生出了「点餐」这样的新玩法。
共享单车「碰一下」,单车快速开锁;取快递时「碰一下」,无需取件码;酒店入住「碰一下」,无证也能住;骑手送餐时「碰一下」,小区进门核身免登记;网咖上网「碰一下」,无证上网、免输卡密上机、饿了还可用来点餐...

(图片来源:支付宝)
基于「用户身份验证」体系,支付宝为「碰一下」带来了一系列新的使用场景和玩法。
4.联合商户和生态伙伴,共同推广、多方共赢。
如果只靠支付宝、蚂蚁或阿里系来推的话,「碰一下」在今年的市场扩张速度,不会如此之快。
最近几个月,蚂蚁集团四面出击、联手各大商户和生态伙伴共同推广支付宝「碰一下」。

(图片来源:雷科技)
例如,不少小区电梯的分众广告牌就悄然安装了支付宝的「碰一下」终端,只需拿出手机碰一下,就可领取附近商家的红包优惠,本地商家刷存在感、搞营销的同时,还能导流用户到店消费,同时培养起用户「碰一下」的习惯,可谓是多方共赢。
而在支付宝「碰一下」用户数突破 2 亿后,蚂蚁集团依然在马不停蹄地联合更多合作伙伴,参与到「碰一下」生态圈的建设中来。

(图片来源:支付宝)
最近一个月,蚂蚁集团就先后与手机厂商 OPPO、智能眼镜厂商 Rokid 乐奇、北京市政交通一卡通、广汽能源等或签署、或达成针对「碰一下」的生态合作和推广。
其中,OPPO 手机将实现不管处于亮屏或熄屏状态,均支持支付宝「碰一下」支付;支付宝也将加大向 OPPO 开放「碰一下」生态能力,并使其新机首次实现国产手机「碰一下」发红包等功能。用户将手机靠近广汽能源充电桩 NFC 感应区,即可完成身份验证与支付,全流程无需扫码,「手机一碰,即启充电」。
5.推出「你敢碰我敢赔」的支付安全保障。
相比于「可感可知」扫码支付,「碰一下」等 NFC 技术,带来的则是「无感」的支付体验。
为了打消一些人对「无感支付」的不安全感,支付宝推出了「你敢碰我敢赔」的支付安全保障:用户因账户被盗或支付过程中遭遇资金损失,经核实后支付宝全额赔付。另外,「碰一下」的每笔交易,均生成独立加密令牌,避免信息被截取复用,支付宝的风控系统亦在幕后保驾护航。
基于以上几点,支付宝「碰一下」,在最近几个月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推广和应用效果。
像「扫一扫」那样,去做「碰一下」
有意思的是,支付宝版的「碰一下」,目前沿用的还是「扫一扫」的那套底层应用逻辑,而这对其加快用户教育和市场普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传统的 NFC 技术应用,例如最典型的电子银行卡/公交卡(Apple Pay 等各种 Pay)应用,是把手机「模拟」成一张银行卡或公交卡,对应的 NFC 收银设备在触碰后读取的是这张「模拟」银行卡或公交卡的信息。
而支付宝版的「碰一下」,本质上是给「扫一扫」换了一种交互方式:操作步骤更少、使用起来更简易。
扫一扫:解锁手机,打开支付宝 app,调出「付款码」,最后对准扫码器具(用户主动调用支付宝 app);
碰一下:解锁手机,触碰收银器具(系统背后调用支付宝 app)。
之前只能「扫一扫」支付,现在还可「碰一下」支付,干的还是同一件事,底层调用的还是支付宝 app,但操作步骤大幅简化、交互更加简单自然,这样的新支付范式,距离市场爆发和普及,差的只是时间。

(图片来源:支付宝)
而为了更快做起「碰一下」市场,支付宝在这一工具应用诞生之日起,就在瞄准「扫一扫」无法更好胜任的那些特定用户群体。
今年上半年的数据显示,支付宝「碰一下」用户中,50% 为追求效率的年轻群体,30% 为老年及视障人群,20% 为入境游客。
发现没有?把「碰一下」当成特定用户群体中,可以更好替代「扫一扫」的新应用样式,成其取得第一个 1 亿用户量的关键。何况,对于入境游客、老年及视障人群,扫码支付之于他们的「操作门槛」无疑更高,而这也成了 NFC 支付应用市场的一大破局口。
今年以来,沿着入境游客这条线,支付宝还联手合作伙伴在国内多个国际游客热门目的地推出了「碰一下退税」等新服务,进一步外延「碰一下」的应用使用场景。
NFC是未来支付方式,支付宝唱起了独角戏
国内线下移动支付,这么多年来的市场格局,已然固化: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双雄称霸,谁也无法彻底打败另一方,而二维码支付早已占据市场主导地位。
这样的基本面情况下,移动支付起家的支付宝,显然更有动力来带头推广新一轮的技术和场景应用,从而来打破这「沉闷许久」的市场格局。多年前,正是支付宝带头、微信支付战略跟进,两者共同将「扫一扫」推上国内线下移动支付体系的神坛。
支付宝正在掀起的新一轮「碰一下」浪潮,虽然目前主要还是在支付场景,但其功能可塑性和场景拓展性,却是远超「扫一扫」,目前正在大力推广和拓展的「用户身份验证」体系应用正是一大代表。更为关键的是,「碰一下」天生就是比「扫一扫」更接近用户自然交互和本能习惯的一种技术应用范式。

(图片来源:支付宝)
从满足用户的基本支付功能,到提供更好、更多样的支付体验,线下移动支付市场的新一轮较量已然开始。
而不管是支付宝在尝试推广的扫脸支付,还是微信在尝试推广的刷掌支付,都无法与「碰一下」这样的 NFC 支付样式,在用户接受度和市场认可度上相提并论。
有行业数据显示,目前国内智能手机 NFC 功能渗透率已达 70%。绝大多数国内用户的手机设备,已经支持 NFC 技术。商家端,NFC 硬件借由「贴纸化」以及支付宝的带头强推,线下市场的全覆盖进程正在加速,普及之日亦不遥远。
NFC 技术标准更新上,雷科技早前文章重点了NFC 硬件读取距离从 5mm 扩大到 20mm 的「历史性突破」。未来的 NFC 支付和其他场景应用,无需真要碰一下,亦可完成相关操作,应用场景和受众群体也将变得更加宽广。
支付宝去年推出「碰一下」,今年开始强推,可谓正当其时。
而在攻克诸多现实障碍后,在线下移动支付和更多场景应用市场,NFC 技术理应获得更高的存在感和更大的话语权。
支付宝之后,期待更多厂商、平台(例如微信支付),可以紧随这股线下新支付、新应用浪潮,来共同加快和早日实现 NFC 技术应用在中国市场的普及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