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胡子傲
大运河畔,亚洲最大地下综合交通枢纽北京城市副中心站年内将投入使用,京唐城际铁路列车也将从此站始发。届时,京城大型铁路交通枢纽站将达到8座。从城市副中心出发,铁路能够快速通达河北省唐山市、天津市宝坻区、天津市北辰区等地。
昨天上午,记者来到北京城市副中心站探访时发现,该车站已经初具雏形,“地下枢纽地上城”的格局已初步形成,工作人员正紧锣密鼓地进行车站布置。

“京帆”连绵灵动、造型独特。

北京城市副中心站承担着高铁、城际、地铁等多制式轨道交通的换乘与运输功能。本报记者 安旭东摄
地下面积相当于7个北京南站
站在城市副中心站站区广场驻足仰望,屋盖上的7片主帆、3片小帆片片展开、连绵灵动、造型独特。“这便是‘京帆’,寓意‘扬帆起航、千帆竞发’。”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站长柴宇说,“未来,广场绿色景观将与‘京帆’相呼应,檐下形成一个绿色城市会客厅,变身丰富多彩的活动场域。”
“京帆”不是装饰的花架子,身上更藏着绿色节能的奥秘。走进车站内部,阳光透过“京帆”打在人们身上,暖意融融。柴宇表示,同水立方一样,屋盖设置了泡泡采光顶ETFE气枕,一构双层,平衡冷热负荷。“京帆”屋盖下方是车站的采光井,阳光被引入地下32米深的候车站台层,就连旅客候车时也能感受到自然光线。
走进站内,记者的第一感受是“大”!城市副中心站总建筑面积约300万平方米,地下建筑规模约128万平方米,地下面积相当于7个北京南站。虽然大,但利用率却很高——城市副中心站,将承担包括城际铁路、轨道交通、接驳场站、公共服务空间、市政配套设施、综合交通枢纽配套在内的6大功能,地上还规划建设城市综合体,开发城市综合体涵盖办公、商业、公寓、酒店等多种业态,构建特色商务办公组团与城市级活力商圈,呈现“地下枢纽地上城”的高度融合格局。
进站层兼具城市会客厅功能
北京城市副中心站地下结构共三层,每层功能不尽相同。
从西进站口乘扶梯来到B1层,记者注意到,城市副中心站东西两侧各设置了一个进站口、一个出站口,东西进站口还各配套了一条安检通道,旅客进站需要实名验证,B1层部分区域预留着城市通廊、下沉广场、商业步行街及商业配套等空间。“B1层兼具进站功能和城市会客功能,将是一处不折不扣的‘城市会客厅’。”柴宇表示。
记者在现场看到,铁路综合服务中心已挂牌,站内路标和指引牌已经布置到位。铁路综合服务中心能够为旅客提供售票、退票、改签、临时身份证制证等相关服务,该区域还将配备自助取票机等相关设备设施。路标和指引牌则标明了铁路进站口、无障碍电梯等区域的方向。
B2层是旅客的候车区域,也是未来轨道交通的换乘区域。顺着柴宇手指的方向,记者见到了正在布置中的候车大厅,14个检票口分7组列于东西两侧。中间区域,12306爱心服务台已建好,计划放置暖色调的候车座椅。候车换乘区域,地铁6号线、平谷线等线计划接入,还预留出租车、网约车等换乘区域方便旅客丝滑换乘。
B3层是城际铁路站台层,该车站按8台14线(含正线)规模设计,其中,京唐场为4台7线(含正线),包含3座岛式站台。
枢纽东西两侧咽喉区分布着公交、出租车、网约车、小汽车等接驳场站以及其他市政配套,同步预留旅游大巴区域,方便外地游客来京旅游。
试验阶段到燕郊只需10分钟
昨天,6对京唐城际铁路列车正进行按图行车试验,往返于城市副中心站与燕郊站、大厂站间。柴宇告诉记者,当前,按图行车试验时间为8时20分至18时20分。上午11时许,记者从2站台登上试验列车实地体验发现,从城市副中心站到燕郊站,列车运行时间约为10分钟。
京津冀城际铁路投资有限公司所属京唐公司总经理郭友强介绍,京唐城际铁路贯通已进入开通运营倒计时。京唐城际铁路起自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终至河北省唐山站,设8座车站,全线149公里。按图行车试验即组织列车在正常运营条件下的非载客运行,真实记录列车的正晚点数量、正点率,检验各系统在模拟运营条件下的适应性和稳定性。“这是运行试验中最后一个环节,也是线路正式开通运营前最后一个测试项目。”郭友强介绍。
城市副中心站是“轨道上的京津冀”重要支点,集城际铁路、地铁、市郊铁路、公交等多种交通方式于一体。除了京唐城际铁路,副中心站计划联通京滨城际铁路、怀兴城际铁路等铁路线,通达天津滨海新区、首都机场、大兴机场、雄安新区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