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个“双11”落幕,淘宝天猫找到新增长方向了吗?
11月15日,天猫“双11”交出了收官成绩单:近600个品牌成交额破亿元,34091个品牌成交额同比增长翻倍,18048个品牌成交额同比增长超3倍,13081个品牌成交额同比增长超5倍。天猫总裁家洛认为,天猫实现了四年以来“双11”全周期最好的一次增长,并且是剔除退款后的成交。
今年“双11”,对淘宝天猫有着不一般的意义。
今年6月,饿了么、飞猪加入阿里中国电商事业群,阿里加速向大消费平台迈进。作为淘宝升级大消费平台的第一个“双11”,淘宝闪购全面参与的第一个“双11”,今年的“双11”显然是阿里这一核心战略的试炼场。
正因如此,今年“双11”,阿里高管们谈论的焦点变了。AI(人工智能)、即时零售成为他们口中最高频的关键词,相较之下,热门多年的“直播”被提及的次数明显回落。
由守转攻,AI与即时零售站上C位
随着AI的登场与阿里的战略转向,淘宝天猫正由守转攻,今年的“双11”或将成为购物节真正驶出存量赛道的起点。
不难发现,今年的天猫“双11”,多个阿里重点推进的业务得到了充分释放。
7月,淘宝闪购宣布启动规模高达500亿元的补贴计划,对即时零售赛道“火力全开”。今年“双11”开启之初,淘宝天猫方面表示,作为升级为大消费平台后的第一个“双11”,天猫与淘宝闪购深度协同,品牌旗舰店可接入淘宝闪购,打通线上线下,开启“远近一体”经营。
此前的10月16日,在接受包括《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每经记者”)在内的媒体采访时,家洛曾表示,未来阿里会推进完善“远中近”三个场的物流交付能力。
“所谓的‘远中近’,远场就是电商,全国都能送到;近场就是所有商品都是从品牌线下门店发货,外卖小哥上门直接收货,平均半小时就可以送到(消费者)手上;中场则是指我们会在重要城市建设城市仓,一些关键的高频品类都会进入到这个前置仓、中心仓中。”家洛说。
11月1日,淘宝闪购更进一步,正式上线了全新连锁便利品牌“淘宝便利店”。这一品牌以闪购仓形态,基于阿里生态的供应链优势,为消费者提供“一应俱全、24小时营业、30分钟达”的便利购物体验。
百联咨询创始人庄帅在接受每经记者采访时表示:“淘宝便利店是前置仓业态,阿里正在构建的大消费平台。从用户的角度看,就是吃穿玩乐购;从业务的层面来看,则需要包含线上线下的多种业态。”
与此同时,整个“双11”期间,饿了么即将改名“淘宝闪购”的消息喧嚣尘上。截至目前,饿了么方面尚未就此做出明确回应。
除了持续推进大消费平台这一战略之外,今年“双11”,天猫的重心放在了扶持品牌和原创商家上。
今年3月,天猫发布了2025年经营策略:全力扶持优质品牌、原创品牌,激励政策全面放开,做大品牌增长。今年“双11”期间,这一策略依然是天猫的战略重心。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家洛认为,高质量的消费者和高质量的供给是天猫最大的优势,“我们的扶优战略执行得非常坚定,而且看到效果非常好,所谓的扶优就是在这两个高质上花资源、花投入、花时间。”他明确表示,完全薅羊毛的消费者、完全只看低价的消费者不是补贴的重点,也不是主要花心思和提升服务的重点。
上海财经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博导崔丽丽向每经记者表示,对电商平台而言,因为平台双边效应,没有了丰富的商家就没有了对消费者的吸引力。“当前,部分商家已经开始根据自身需要布局渠道,而不是追求全渠道。”
“双11”重归增量竞争
根据淘宝天猫方面发布的战报,今年天猫“双11”全周期内,飞猪成交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超30%;淘宝闪购零售订单同比去年增长超2倍,天猫品牌即时零售日均订单环比9月增长了198%。
庄帅认为,今年天猫“双11”传递了两个明显的信号:一是淘宝闪购带来的与大消费平台有关的变化,二是AI和电商的结合下,电商的前台、中台和后台都出现了不少新的AI产品和升级,贯穿了整个电商链路。
“这预示着,整个电商的竞争进入到高质量发展阶段,各平台正在追求差异化发展,无论是模式上的差异化还是体系上的差异化。”庄帅说。
过去数年的“双11”,各大电商平台多深陷存量竞争的博弈。而当前,整个电商世界的竞争环境已经开始发生变化。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最新发布的《2025年中国电商“双十一”消费大数据监测报告》提到,“双11”已从冲动消费驱动转向理性需求主导。
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理性消费需求和拒绝冲动等趋势,抑制了消费者的盲目热情;而电商平台通过提供年度最优价、简化优惠规则及创新科技体验等实际价值,有效维系了消费者对活动的理性参与热情。这反映出电商行业需从“流量刺激”转向“价值深耕”以平衡可持续增长。
值得一提的是,统观今年的“双11”,各平台都给出了向上增长的成绩,但增长动力并不相同。
以小红书电商为例,其今年“双11”的收官数据显示,全平台成交额突破1000万元的商家数量同比增长140%,成交额突破100万元的商品数量同比增长145%。其中,买手贡献成交额同比增长73%,章小蕙、吴千语等直播间单场创新高,开播买手数量同比增80%。
整体来看,在AI和即时零售的加持下,今年“双11”,各大电商平台是否已经靠差异化发展驶出了存量竞争?
围绕着“AI+电商”可能带来的未来,10月16日,阿里巴巴中国电商事业群搜推智能总裁凯夫在回答媒体采访时表示,淘宝天猫在生成式AI上有三个布局:一是把LLM(大语言模型)和相应的技术用在搜索推广当中;二是给商家提供各种AI工具;三是开发“万能搜”等面向用户的AI应用。
凯夫强调:“搜索(时)推荐广告是能给GMV(商品交易总额)带来直接增益的,不管是点击率,还是相关性和广告ROI(投资回报率),都会直接表现成GMV。”
就即时零售的潜能,崔丽丽则表示:“我一直认为即时零售能带来增量,因为是情绪消费居多、服务消费居多。截至目前,AI的效用主要体现在对商家端的降本增效上。”
种种迹象都在表明,随着“双11”行进到第17年,其早已不再是单纯比拼GMV数字的流量战场,而是电商平台战略转型、价值深耕的试金石。对于淘宝天猫而言,在稳住自身电商基本盘、力求增长的同时,也应履行好丰富消费供给、升级消费体验、引领行业生态升级的责任。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