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印度尼西亚尘土飞扬的街边、繁忙的店屋和现代购物中心里,蜜雪冰城鲜红色的招牌和雪人Logo正悄然成为一道日常风景。
许多门店配备着棋盘游戏和毛绒玩具,周末挤满带孩子吃冰淇淋的家庭,工作日则成为学生与上班族学习办公的实惠据点。
“蜜雪冰淇淋一筒售价8000印尼盾(约合3.7元人民币),其他饮料售价1万印尼盾(约合4.6元人民币)起”,蜜雪冰城负责人向记者介绍,这与国内的定价策略一脉相承。
截至去年底,蜜雪冰城在印尼的门店数量已有2600多家,超过本土咖啡连锁店Kopi Kenangan,成为印尼最大的现制饮品连锁品牌。以“实惠”抢占消费者心智背后,是中国新茶饮品牌进入东南亚市场后,展开的一场围绕供应链的深度重构。

4500家门店背后的“建仓革命”
蜜雪冰城在东南亚的扩张速度令人瞩目。2018年,蜜雪冰城在越南开设了首家海外门店。截至2024年9月,其在东南亚的门店数量已超过4500家,不仅遥遥领先中国品牌的海外门店数,更超越了麦当劳、肯德基,以及东南亚各大餐饮同行在当地规模,受到东南亚社会、媒体及市场多方关注。

东南亚当地媒体对蜜雪冰城的报道 受访者 供图
对比同为出海重地的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前去的多是霸王茶姬、沪上阿姨、茶百道等走中高端路线的品牌。而以印尼为重地的茶饮品牌,如蜜雪冰城、甜啦啦、Momoyo等,则将性价比作为金字招牌,主打平价产品。有印尼网友在TikTok上调侃:“一杯1万印尼盾(约4.5元人民币)的蜜雪,既便宜又快乐。”
在印尼发行量最大的英文报纸《雅加达邮报》的一篇文章中,印尼学者Muhammad Zulfikar Rakhmat和Yeta Purnama指出,蜜雪冰城等中国茶饮在印尼的成功,与其高效的供应链、合理的价格以及简单易行的特许经营模式密不可分。
“出海是对企业综合管理能力和完整供应链能力的综合考验,”蜜雪冰城负责人对南方+记者表示,在海外4个国家建立了本地化的仓储体系和配送网络。覆盖采购、生产、物流、研发等环节,就同类型、同质量的奶粉和柠檬而言,2023年的采购成本较同行业平均分别低约10%及20%以上。
供应链是“隐形护城河”
尽管东南亚市场没有国内竞争激烈,但仍面临文化差异、饮食习惯等多重门槛。要真正站稳脚跟,供应链堪称核心竞争力。
对比9.9元的国内标签,瑞幸出海并未走蜜雪冰城同样的价格路线,在印尼市场的定价策略以中端市场为主,例如其核心产品棕榈糖拿铁售价2.2万印尼盾(约10元人民币),介于精品咖啡(4万印尼盾/18元人民币)和街头小贩咖啡(5000印尼盾/2.3元人民币)之间。
相比蜜雪冰城,瑞幸咖啡选择了更彻底的供应链之路。生椰拿铁是瑞幸百亿级大单品,2021年4月,该单品上市首周即创下超666万杯的成绩。

受访者 供图
为保证产品品质与价格的稳定供应,今年3月,瑞幸与印尼邦盖群岛县政府签署合作备忘录,将该岛作为生椰拿铁原料椰浆的专属原产地,并将其命名为“瑞幸咖啡专属生椰岛”。未来5年,瑞幸将联合合作伙伴在该岛采购约100万吨椰子原料。
《咖门》分析师谈道,2024年,泰国香水椰的批发价已飙升至65~80泰铢/个(14~17元人民币),创下历史新高,“一些泰国的椰子上游生产商开始大量从印尼进口椰子”,而泰国厂商转向印尼采购的“救市行动”,意外触发了连锁反应,2025年初,印尼曾尝试过征收80%的椰子出口税以保护国内原料。
瑞幸与印尼当地政府合作,凭借邦盖群岛的专属供应,将椰浆成本涨幅压缩在5%以内。供应链搭建早已超越简单的成本控制,进化为对农产品定价权的精准制导。
本地化赋能与行业革新
中国品牌在建立供应链的同时,也在进行本地化赋能。据蜜雪冰城印尼公司网站数据,蜜雪冰城帮助1400多名印尼商业伙伴实现自主创业,直接创造约1.28万个门店工作岗位。同时,其覆盖生产制造、物流运输、装饰装修等产业链,总体带动社会就业超过两万人次。蜜雪冰城印尼公司营运负责人韩文超说:“目前,我们公司在印尼员工总数约250人,其中96%以上是本地员工。”
印尼邦盖群岛上,瑞幸将联合合作伙伴建立农业种植中心,持续提升椰子产量;为农户提供种苗、化肥等生产资料,支持扩大种植面积;始终践行“取之于岛,用之于岛”理念,通过技术支持和社区共建,实现产业投资与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环,推动当地可持续发展。
甜啦啦海外事业部负责人谢观海指出,“旧的商业模式正在失效。人工智能的浪潮、全球化的变局、消费习惯的代际更迭、产业逻辑都已经被颠覆了。”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认为,虽然中国品牌在国外运营时搭建供应链的难度确实较高,但他仍持较为乐观的态度。“目前来说,中国企业的供应链水平得到了持续的提升,所以中国企业的出海是可期的。以性价比为核心的蜜雪冰城在海外拥有约4000家门店,相对高端的喜茶在海外市场的整体布局也非常顺畅。中国新式茶饮的出海为其他国产品牌提供了成功经验,也让许多想出海的品牌增强了信心。”从蜜雪冰城的仓储网络到瑞幸的源头掌控,中国茶饮品牌正通过不同的供应链思路,重塑东南亚饮品行业的生态格局。
◎专题
文字 :南方+记者 李劼
统筹:姚翀 李劼
策划:陈韩晖 赵兵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