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禁教辅≠减负,反而让差距更大
这几年,我遇到太多家长向我吐槽: 小学的教辅资料被全面禁止,可孩子依然天天面对单元测、期中考试、期末排名,每一次都全班排名公示。 表面上,她们说是“减负”。 实际上,考试频率没少,家长的焦虑只会更多。 我想提醒大家,这是一种非常矛盾且病态的教育状态: #教育金秋创作工坊#• 禁止教辅 → 孩子失去了系统复习和练习的机会。 • 考试排名 → 却依然用结果去比较、去竞争。 这就像你告诉运动员不要额外训练,但比赛还必须拿冠军。 表面减负,实际上负担转移到家长和孩子课外的隐性学习上。 那些有条件的家庭,会偷偷找资源、找题、找辅导; 没有条件的孩子,就在一次次排名里被边缘化,差距越来越大。 这种教育的病灶在于: 它忽视了“公平”与“能力培养”的真实需求,只在政策数字和表面指标上下功夫。 我在辅导家长的时候,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 孩子在学校里练习不够,成绩掉队;家长为了赶上排名,被迫在家找材料补课。 结果就是,表面上教辅是禁的,实际上隐形教辅和补课更加泛滥。 教育的核心从来不是有没有教辅,而是: • 学习的过程是否科学 • 孩子的能力是否得到循序渐进的提升 • 家长的陪伴是否有力而不焦虑 真正的减负,不是砍掉工具却保留考试系统。 而是让孩子在合理的时间和方法里,做好学习的准备,享受学习的成就感。 这条路很长,但必须有人一直说下去——因为教育改革,不该只是纸面上的数字游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