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成都11月17日电 (记者郭莹)第三届全国劳务协作暨劳务品牌发展大会即将在广西南宁举行。记者从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获悉,承载着千年蚕桑文化底蕴与凉山宁南产业振兴活力的特色劳务品牌——宁南“茧哥丝妹”将亮相四川特色展区。
近年来,宁南县人社部门深度践行“树一个品牌,带一片就业,强一域经济,富一方群众”理念,依托千年蚕桑文化底蕴和现代产业优势,挖掘培育了极具鲜明地域特色和产业特色的劳务品牌“茧哥丝妹”,通过“育品牌、树品牌、强品牌”三步协同,形成“技术传承有体系、职业发展有通道、就业增收有保障”的劳务品牌发展新模式。
截至目前,“茧哥丝妹”劳务品牌已带动农户栽桑养蚕10.2万余人(其中劳动力6.4万人),带动县内就近就业2.5万人;顶级(6A)生丝年产量1200吨,占据国内高端市场50%份额,蚕桑产业综合产值突破31亿元。2022年11月,该品牌被认定为首批“凉字号”特色劳务品牌。
据宁南县人社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当地通过制定相关产业扶持政策措施、壮大产业提升品牌等措施,打造“蚕桑+美食”“蚕桑+康养”“蚕桑+体验”“蚕桑+科普”等多种业态,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利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加强和电商平台等合作,建设网上丝绸名品店铺,积极与四川丝绸跨境电商平台接轨,提供就业岗位1.3万余个。
依托三级劳务体系、农民工服务站和零工市场,当地打造劳务品牌舒心就业服务平台,提供实时互动、自动匹配、定制推送、资源共享等服务,通过品牌带动“点对点”组织240名技术人员到昆明、广西、贵州等地务工,累计为2.5万余名劳动力解决就近就地就业问题,人均增收3万元。同时,积极发挥品牌效应,在普格、冕宁、德昌、金阳、盐边等地建立蚕桑飞地基地3万余亩,带动当地1.5万户群众增收9000万元以上。
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品牌比武、社会参与”等方式,当地构建起覆盖桑蚕养殖、茧丝加工、文创旅游的全链条人才培育体系。与西南大学、省丝科院等5个机构合作,全力打造“田间课堂”“车间课堂”,以靶向传技、灵活授技等方式开展从“一片叶”到“一根丝”、“一片叶”到“一杯茶”、“一粒果”到“一杯酒”、“一根枝”到“一朵菌”的全链条产业培训,推动劳动力由体力型务工向技能型就业转变,逐步形成市场引导培训、培训带动认证、认证促进就业的良性循环。
促进产教融合方面,目前,宁南县已建成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1个、省级蚕桑产学研基地1个、首批省级返乡入乡创业示范园1个、省级人社科研基地1个、州级创业孵化基地1个、劳务品牌培训基地1个、VR实训室1个;开设卜献鸿技能大师工作室和余昌会特优技师工作室,现有专家12人,其中教授、博士生导师3人,专业领域涵盖蚕桑、丝绸、印染等,代表了四川省蚕桑科研的一流水平。
技能培训方面,当地开展“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制度试点建设工作,进一步为优秀技术职工发展提供更广阔的前景。3年来,当地通过组织各类培训班共计培训3.8万余人次,其中技术工人1051人。“订单式”培训年输送技能劳动力1300人。品牌培育出了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劳模晏鲁作,全国劳模张连云,“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省乡村工匠名师余昌会,全国丝绸协会副会长、华东大学特聘专家林平,全国优秀农民工石窝舍,凉山农业大师肖克智,凉山旅游领军人才葛鲸刚等杰出人才。
上一篇:广西构建大健康品牌矩阵
下一篇:脱贫地区发展特色劳务品牌成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