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者对美股人工智能泡沫担忧升温
创始人
2025-11-19 09:10:22
0

图为2025年美国拉斯维加斯消费电子展Old World Labs展区的机器人展示。(新华社发)

近期,美股中人工智能(AI)概念股波动加剧,华尔街关于“人工智能泡沫”的警告声日益响亮。一边是英伟达等AI概念股市值屡创新高、互联网巨头不断加码算力建设;一边是“大空头”公开做空AI明星股,软银集团、桥水基金、花旗等机构清仓或大幅减持英伟达股票。进与退的交错之间,显露出资本市场对AI估值的分歧正在加大,对行情过热的担忧情绪正逐渐升温。

当前市场对美国“人工智能泡沫”的质疑主要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概念股估值过高透支业绩。2022年11月ChatGPT大模型出现被视为推动AI产业进入新增长阶段的关键节点,自其问世以来,英伟达公司股价已累计上涨约11倍,同期,标普500指数上涨约70%。今年10月29日,英伟达公司市值首次突破5万亿美元,超过德国全年国内生产总值(GDP)规模。在公布获得美国开放人工智能研究中心(OpenAI)的3000亿美元订单后,云服务商甲骨文股价一度飙升41%,但最新财报显示,AI云服务毛利率仅14%,租赁英伟达芯片单季亏损1亿美元。

二是基础设施投资过度。以OpenAI、微软、谷歌、元公司(Meta)、亚马逊为首的全球科技巨头,正在展开一场激烈的“AI模型军备竞赛”,斥巨资建设数据中心,训练和运行各种大模型。高盛数据显示,2025年至2027年,几大科技巨头在AI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资本开支预计将高达1.4万亿美元。世界经济论坛总裁布伦德指出,仅今年一年,AI领域的投资就高达5000亿美元,但回报尚未显现,这意味着巨额投资可能在几年后面临技术过时的风险,形成巨大的沉没成本。

三是循环融资模式暗藏风险。AI巨头正通过相互投资、签订天价订单、租赁算力等方式,让几家公司的账面收入和营收规模互相放大,不断抬高估值。例如,英伟达向OpenAI投资1000亿美元,支持其数据中心建设;OpenAI向云服务商甲骨文支付3000亿美元购买算力,甲骨文再向英伟达购买芯片。这操作被质疑是“左脚踩右脚让自己升空”。一旦其中某个环节出现纰漏,整个链条将面临崩塌风险。

四是商业盈利路径尚未明晰。企业为AI支付的成本与它创造的价值严重不匹配,是当前商业模式面临的突出挑战。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美国AI相关支出对GDP增长的贡献占比高达92%,但“GDP奇迹”并未转化为企业层面的盈利。麦肯锡调研显示,近80%部署AI的企业未能实现净利润提升,95%的生成式AI试点项目没有带来直接财务回报。OpenAI在今年上半年收入43亿美元的同时,净亏损高达135亿美元,第三季度单季亏损更是超过115亿美元。

五是资金杠杆风险值得警惕。AI基础设施的巨额投资正推动互联网公司从轻资产向重资产模式转型,挤压自由现金流甚至过度依赖债务融资。截至今年9月底,科技公司在美国债券市场的融资规模已达1570亿美元,同比增长70%。进入四季度以来,这些公司针对AI基建的融资动作只增不减。债务推高了科技公司的杠杆水平,也扩大其信用风险。

不少业内人士将当前的AI概念股狂热与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相类比,警告当年的惨痛历史可能重演。微软前首席执行官比尔·盖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克里斯塔利娜·格奥尔基耶娃等警告称,美国当前正处于一场类似上世纪90年代末“互联网泡沫”的AI投资热潮,许多当下的投资最终可能成为坏账。

AI支持者则强调要看到其巨大需求与广阔前景。英伟达公司首席执行官黄仁勋否认泡沫的存在,他表示,现在的AI并非互联网时代的“暗光纤”,如今的每一块图形处理器都“被点亮并使用”;大客户的需求依然旺盛,到2027年,仅亚马逊、Meta、谷歌、微软、甲骨文和CoreWeave这六大云计算巨头的资本支出就将增至6320亿美元。

也有观点指出,如今的AI领导者拥有健康的盈利能力和现金流,这是市场的核心压舱石。从多项指标看,当前与AI相关的热潮,与1997年至1998年的科技热潮更为相似,而非1999年或2000年的状态,即生产力和基础设施领域的进步开始显现,但市场过度投机尚未形成。OpenAI首席财务官萨拉·弗莱尔甚至称,市场对“人工智能泡沫”过度担忧,反而需要更多“热情”。

在全球仍积极竞逐AI等前沿科技赛道的大背景下,对于当前的分歧与争论,或许应当基于长期主义的立场来辩证看待。

首先,应当区别看待资本市场的短期价格波动与产业发展的创新性意义。资本市场定价是复杂的综合考量,虽与企业经营状况有关,但更多反映了资本市场对其远期盈利的评判,因此价格表现与理性的基本面分析并不一定严丝合缝。当前围绕AI的资本市场波动各执己见,但没有人否认AI对于提升生产力的巨大革命性意义。AI与实体经济的广泛融合,正推动各行业、各领域发生深刻变革。因此,资本市场对AI概念股的“挤泡沫”可能带来阵痛,而AI产业的美好前景依然值得期待。

其次,警惕经济过度AI化带来的风险。对AI技术的投资推动了美股过去3年的牛市,拉动了美国经济增长。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经济学教授杰森·福尔曼研究指出,今年上半年,美国经济增长了1.6%,但如果排除数据中心的贡献,经济增长只有0.1%。AI数据中心建设对美国GDP增长的贡献,甚至超过了消费者支出。美国经济如此深度地与人工智能发展绑定,一旦人工智能投资出现负反馈,也将殃及整个经济。

再次,多元化路径有望丰富AI发展业态。美国科技巨头多选择封闭式策略,强调堆叠算力与提升通用能力,以大量资本投入换取领先地位,形成垄断性优势,但也集聚了相应的风险。中国AI企业则依托超大市场和完备工业体系优势,多采取开源策略,更加快速地融入各种应用场景,并在场景验证中不断反馈和升级,走出一条“高性能、低成本、开放普惠”的新路。

千禧年的互联网泡沫破灭,美纳斯达克指数最高跌幅超过70%,很多激进投资者损失惨重,但也淘汰掉了许多不良商业模式,一些掌握真正技术和可持续盈利能力的公司最终脱颖而出,为此后的数字经济蓬勃兴起奠定了基础。当下AI领域资本“军备竞赛”式的投入过后,留下海量的算力和模型底座,又将孵化出怎样的未来,仍需持续观察、认真对待。(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徐 胥)

相关内容

没留住董宇辉、孙东旭,俞敏...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老俞的诗与远方,现在的新东方员工理解不了。 1...
2025-11-19 10:26:43
游玩南极遭员工吐槽后,俞敏...
DoNews11月19日消息,近日,“新东方员工吐槽俞敏洪内部信”...
2025-11-19 10:26:28
侯毅跨界折戟:派特鲜生全线...
闪闻宠物报道组11月19日消息 曾被视作盒马创始人侯毅跨界宠物赛道...
2025-11-19 10:11:33
政策加码消费,京东“真榜”...
截至2025年11月18日收盘,食品饮料ETF天弘(159736)...
2025-11-19 10:11:31
资金榜丨居同类基金首位!消...
11月18日,消费电子ETF富国(561100)报收1.25元,收...
2025-11-19 10:11:31
一碗馄饨一件棉毛衫,海派温...
“天冷了,棉毛衫、棉毛裤穿了吗?”这句熟悉的叮咛,是上海小囡的童年...
2025-11-19 10:11:28
Nomad eSIM业务强...
(全球TMT2025年11月19日讯)Nomad eSIM宣布其消...
2025-11-19 10:11:28
(粤港澳全运会)从消费升温...
中新社广州11月19日电 题:从消费升温到要素高效流动 赛事经济带...
2025-11-19 10:11:28
多部门印发实施方案 支持北...
中国人民银行北京市分行消息,11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北京市分行等...
2025-11-19 10:11:26

热门资讯

游玩南极遭员工吐槽后,俞敏洪回... DoNews11月19日消息,近日,“新东方员工吐槽俞敏洪内部信”等话题词登上热搜引发网友热议。11...
(粤港澳全运会)从消费升温到要... 中新社广州11月19日电 题:从消费升温到要素高效流动 赛事经济带动区域升级 中新社记者 蔡敏婕 正...
淮安易发旅游用品有限公司成立 ... 天眼查App显示,近日,淮安易发旅游用品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廖加中,注册资本51.98万人民币...
东方电热:正在进行微通道液冷技... 每经AI快讯,有投资者在投资者互动平台提问:2025年布局电子皮肤、微通道液冷。贵司是不是有微通道液...
如何调整数电发票额度? 来源:国家税务总局东莞市税务局 供稿:国家税务总局东莞市税务局高埗税务分局 编发:东莞市税务局纳税服...
莱美药业:集采政策对公司应付账... 每经AI快讯,有投资者在投资者互动平台提问:我正在研究医药行业企业在国家集采政策下的经营调整策略。我...
人民时评:从民生关切中找消费增... 原标题:从民生关切中找消费增长点(人民时评) 群众的民生需求里,蕴藏着非常可观的消费潜力。民生痛点的...
“双十一”购物季,“消费金融”... 今年的“双十一”购物季,各家银行业金融机构纷纷加入消费季“战局”,联合平台推出“双十一”专属活动助力...
原创 易... 在娱乐圈这样一个光鲜亮丽又隐秘复杂的世界中,易烊千玺的金鸡奖封帝瞬间,如同一束穿透云层的光芒,照亮了...
浙江研学旅游如何拓展提升?三年... 为扎实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工程,立足浙江资源禀赋和特色优势,推动研学旅游拓展提升,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近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