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眉山市东坡区两度获评“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该区锚定“医、药、研、产、文”“五位一体”发展路径,构建“区-镇-村”三级联动服务体系,将中医优势转化为民生福祉,打造出基层中医药发展的“东坡样板”。
11月12日,东坡区思蒙镇崇仁分院中医骨伤康复病区内,医护人员运用电针、拔罐等特色疗法为患者施治。这个刚投运不久的病区,凭借30余种中西医结合治疗项目,让周边群众步行十余分钟就能享受到优质康复服务,成为东坡区中医药基层服务的生动缩影。
“以前治腰椎间盘突出要跑市区,现在家门口就有专家坐诊,太方便了!”正在接受穴位埋植治疗的思蒙镇居民潘福容高兴地说,市中医医院专家每周定期下沉,加上医护人员的专业照料,她的疼痛症状已明显缓解。
区级引领:三甲赋能 筑牢同质化服务“龙头”
作为三级联动体系的核心支撑,眉山市中医医院的技术优势持续下沉,为基层医疗注入强劲动力。

东坡区崇仁分院中医骨伤康复区(东坡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崇仁分院中医骨伤康复病区作为其延伸服务载体,精准对接思蒙镇及周边片区中医康复需求,病区实行“四统一”同质化管理,从诊断到后期医疗服务全程对标总院标准,让基层患者享受到同等质量的诊疗服务。“我们汇聚‘黄氏骨科’‘谢氏正骨’等传统精粹,融合30余种中西医结合疗法,既保‘中医味’又提‘专业度’。”思蒙镇卫生院院长徐培介绍,未来还将拓展骨外科手术能力,打造综合性特色学科。
镇级枢纽:特色提质 撑起分级诊疗“腰杆”
乡镇卫生院是基层医疗服务的核心枢纽。东坡区通过建章立制、人才培育、产业赋能,让16家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0%规范开展中医适宜技术,其中万胜镇卫生院中医骨伤康复科跻身省级基层临床特色科室。
创新“县招乡用”机制引才留才,深化与成都中医药大学校地合作,成立眉山市中医药研究所,研发“东坡药膳”等特色产品及5项院内制剂,推动三伏贴、中医理疗等服务产业化。借助成眉同城专科联盟与远程医疗平台,实现心电、影像等数据实时互通,让“三甲”医疗资源通过“云端”下沉乡镇,撑起分级诊疗“腰杆”。
村级兜底:中医阁落地 打通健康服务“末梢”
东坡区125个行政村实现标准化村卫生室全覆盖,19家村卫生室建成“中医阁”,100%村卫生室可规范开展中医适宜技术。如今,全区中医药服务覆盖30万群众,年诊疗量超百万,基层就诊率达92%,“简、便、验、廉”的中医服务惠及千家万户。

正山口村卫生室(东坡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从眉山市中医医院龙头引领强赋能,到镇级特色专科提质增效筑枢纽,再到村级服务精准落地兜底线,东坡区以“区-镇-村”三级医疗网为坚实骨架,以人才、技术、机制为关键纽带,让千年中医药在基层焕发蓬勃新生机,为群众健康筑牢坚实可靠的“第一道防线”。(来源:东坡区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