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上午,十五运会广东赛区执委会举办第二场“城市体育性格”专题新闻发布会。会上,梅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十五运会梅州赛区执委会副主任代伟表示,一直以来,梅州将体育融入城市发展,用运动塑造城市品格,以承办第十五届全运会赛事为契机,持续擦亮“足球之乡”城市品牌,向世界展现“足球为魂、全民运动、体产融合”的梅州,打造有足球特色的体育名城。

作为中国内地现代足球的发源地,梅州的足球历史已绵延152年。从“看戏要看梅兰芳,看球要看李惠堂”的佳话流传,到上世纪80年代“一县六国脚”的巅峰时刻,再到2015年五华县元坑被国家体育总局认定为中国内地现代足球发源地,足球早已深深融入城市的文化基因。
如今,梅州拥有全国首支县级中超球队梅州客家队,球队连续四年征战中超赛场,累计吸引超40万名球迷现场观赛,2025年五华15场中超主场赛事便迎来近20万名观众。

在梅州,“全民踢足球”蔚然成风,“村超”“县超”贯穿全年,“贺岁杯”“球王杯”等赛事每年举办超5000场,仅2025年相关足球比赛场次就超过600场,参赛球员达3000人以上,参与群众数十万人,足球人口占全市常住人口的28.3%。
足球事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完善的体系支撑。梅州自2021年创建全国足球发展重点城市以来,高标准推进西部地区体教融合足球青训体系建设试点,大力实施足球“双青”工程,构建起以中国足协梅州青训中心、职业足球俱乐部、校园足球等为主体的青苗青训体系。截至目前,已累计输送57人参加国家级精英训练营,其中17人入选国少队,为国家培育了大批优秀足球后备人才。与此同时,梅州的足球硬件设施持续升级,全市各级各类足球场地逾千块,平均每万人场地数量居全省第一、全国领先,全市体育场地总面积达1153万平方米,人均3.0平方米,位居全省前列,为全民足球提供了坚实保障。

在十五运会赛场,梅州圆满承办了群体组足球五人制男子甲组、乙组、老将组和竞体组足球男子16岁以下组共4项赛事,其中以梅州籍球员为班底的广东队成功卫冕群众体育组足球五人制男子老将组冠军,彰显了“足球之乡”的深厚底蕴。
以足球为纽带,梅州不断拓展“体育+”融合发展新路径,让“一场球激活一座城”成为现实。当地依托中超主场赛事开展的系列活动成功入选广东省文旅促消费优秀案例,高标准建设五华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打造集足球训练、赛事举办、运动休闲于一体的横陂足球特色小镇。同时,培育了北京国际山地徒步大会梅州·平远站、中央红色交通线骑行赛、粤闽健康徒步等品牌赛事IP及体育旅游路线,活化利用李惠堂旧居、客家博物馆等资源,推动体育与文旅、商贸、农业等产业深度融合。
目前,梅州城市足球消费总规模已接近15亿元,足球正成为产业升级的“金钥匙”,实现“体育兴”与“产业兴”同频共振。

代伟表示,梅州将继续以足球为引领,以全民健身为基础,以体产融合为支撑,坚持开放创新,加快建设有足球特色的体育名城。
客家方言中“些几”(意为“加油”)的助威声,浓缩了梅州足球团结、坚韧、永不言弃的硬核精神,这与客家文化“爱国爱家、顽强拼搏、包容创新”的内核完美契合。未来,梅州将继续以足球为引领,以全民健身为基础,以体产融合为支撑,加快建设有足球特色的体育名城,让百年足球传承在新时代“踢”出更广阔的天地。
南方+记者 陈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