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管理规模超10亿美元的投资机构中,近半年收益最突出的前三名分别是:①约翰·保尔森(59.86%)②但斌(47.51%)③塞思·卡拉曼(47.30%)。
近一年收益率前六是:①约翰·保尔森(62.36%)②塞思·卡拉曼(44.69%)③蒋锦志(27.85%)④查尔斯(27.37%)⑤Prem Watsa(26.23%)⑥但斌(20.3%)。

保尔森在两个周期中均强势夺冠,卡拉曼与但斌稳定跻身前列。
这三位投资人风格迥异,却都在全球市场的巨大波动中找到自己的“独有节奏”。
1.约翰·保尔森:永远站在拐点上做决策的人
保尔森不是华尔街最耀眼的那类人,他不靠名校光环,1994年创立保尔森公司时,只是个普通的并购套利经理。
但他有一种罕见的能力:在人群狂欢时保持清醒,在风暴来临前提前上场。
2007年,当市场沉浸在房地产繁荣里,他反其道而行,通过CDS全仓押注次贷危机的爆发。结果,这笔反向交易带来了近400亿美元收益,被称为“史上最伟大的交易”。
他的投资观简单而不容易:上涨要看,但风险更要看;本金不能亏——永远不能;孤独,比随波逐流更接近真相。
在最新公开数据中,他以近一年62.36%、近半年59.86%的收益,再次站上规模超10亿美金的全球投资大师榜首。
多年过去,他依旧保持着那种“别人看繁荣,他看拐点”的锋利直觉。
(本文内容均为客观数据信息罗列,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2.塞思·卡拉曼:时代最稀缺的“逆向价值投资者”
与保尔森的激进不同,塞思·卡拉曼是另一端——极端克制,极端理性,极端低调。
1982年用2700万美元创立Baupost Group。此后40多年,他以约20%的年化回报,把这家公司建成华尔街最稳定、最神秘、最难进入的价值投资机构之一。
他的投资体系只有三个关键词:
冷门:他永远去别人不愿看的地方找机会,热门资产在他的世界里没有存在感。
低估:他不看故事、不看情绪,只有一个问题:“我能不能用远低于内在价值的价格买它?”
安全边际:卡拉曼将格雷厄姆的思想推向更复杂领域:不良债、困境资产、清算收益…只要能算清价值,他就敢买。
哪怕当市场被AI重写、被成长逻辑主导,他依旧用“冷门+低估+安全边际”跑出近一年44.69%、近半年47.30%的收益。
他说过两句话,被无数投资者奉为经典:“当你愿意与大众保持距离,你才能看见真正的价值”、“最后,没有什么比让投资者晚上安然入睡更重要的事了”。
3.但斌:在科技浪潮中寻找确定性的长期主义者
但斌的路线与前两位都不同。他不是危机交易者,也不是深度价值派,而是时代的观察者和长期趋势的信徒。
1992年入行,2004年创立东方港湾,2011年开始深耕美股。他的核心一以贯之:与伟大企业共成长。
在最新北大演讲中,但斌把自己的投资框架讲得很清晰:
(1)投资底层逻辑:抓主因、辨方向,拒绝“噪音干扰”。
真正推动全球财富增长的主因是技术进步,从电子、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再到AI,每一次技术跃迁都是十年以上的结构性窗口。
(2)押注AI:东方港湾近两年几乎把全部火力投注在AI基础层:算力、芯片、模型、云平台,英伟达、谷歌、Meta、微软等是其重仓组合的底座。
这套体系也让他连续两年成为百亿私募冠军,最新业绩显示,其近一年收益20.30%,近半年47.51%。
(3)扎根中国,走向世界。他始终强调用全球视野寻找确定性,选择站在技术进步的长期大势上,与世界最优秀的企业共同成长。
如果把全球投资史看作一场不断演化的博弈,那么约翰·保尔森、塞思·卡拉曼、但斌,就是三种完全不同的思维方式——风暴里下注的人、寂静处挖金的人、科技浪潮中寻找趋势的人。
路径不同,市场永远嘈杂,但真正的成功投资,从来属于那些听得见自己声音的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邮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