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总理李强11月14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深入实施“两重”(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有关工作,部署增强消费品供需适配性进一步促进消费政策措施,听取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情况的汇报,讨论《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修订草案)》,审议通过《殡葬管理条例(修订草案)》。
积极撬动超长期贷款、政策性金融等资金
会议指出,要把“两重”建设放在“十五五”全局中谋划和推进,牢牢把握战略性、前瞻性、全局性要求,强化部门协同,注重软硬结合,推动国家重大战略深入实施、重点领域安全能力稳步提升。要优化项目审核,更加注重创新要素投入、无形资产投资,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要健全项目协调推进机制,严格工程质量和安全管理,同步做好资产管理、后续运维等工作。要合理安排项目建设与资金拨付节奏,强化项目和资金匹配,积极撬动超长期贷款、政策性金融等资金,引导更多民间资本参与,放大“两重”建设效应。
知名经济学者、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盘和林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微信采访时表示,“两重”建设是党中央着眼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全局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具有战略性、前瞻性和全局性。在“十五五”期间全局推进“两重”建设,对促进中国经济发展,促进中国经济质量提高具备重要意义。
就“两重”建设对未来五年经济发展的意义,盘和林表示,“两重”建设一方面是通过政府和企业投资拉动中国经济,促进中国经济发展;另一方面是通过与新技术融合、配套,客观上促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因此,“两重”建设是“十五五”期间中国经济规模和质量提升的关键驱动。
那么,“十五五”期间应如何高质量推进“两重”建设工作?
盘和林认为,首先要强化统筹协调,调动各部门人力物力,集中资源推动“两重”建设;其次要软硬结合,在重视基础设施建设硬实力投入的同时,也要重视基础科研和新技术、制度建设这两方面软实力的培育;另外,仍要聚焦重点领域补短板,比如注重科技创新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做到项目和需求的精准匹配,让项目实现更好的运营效果。
强化人工智能融合赋能,聚焦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开发新产品和增值服务
会议指出,增强供需适配性是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畅通经济循环的有效举措。要以消费升级引领产业升级,以优质供给更好满足多元需求,实现供需更高水平动态平衡。要加快新技术新模式创新应用,强化人工智能融合赋能,聚焦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开发新产品和增值服务,持续拓展新的消费增量。要积极支持企业扩大特色、高品质消费品供给,加快安全、性能、绿色等标准更新升级,完善认证体系。要围绕细分市场精准匹配不同人群需求,发展一批柔性制造工厂,推动生产高效响应消费者个性化需要。要培育消费新场景新业态,丰富消费金融产品和服务,营造良好消费环境。
盘和林表示,当前拉动内需是我国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而现实中,主要有两个问题制约我国消费增长:
第一是普通人购买力不足,生活压力大,收入增长不够快。对于这部分消费者来说,提振消费的根本在于提高收入。
第二是财富净值较高的人群有购买力,但缺乏优质消费项目。对于这类消费者,要创造消费需求,通过创新、个性化生产和定制化生产,让这部分消费者有消费需求,进而提振内需消费。
会议指出,一年多来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有力推进各项任务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要接续奋进,久久为功,建立健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的协调机制,围绕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和国家战略需求,培养更多国家急需的创新人才。要着力解决教育领域群众关心的突出问题,适应学龄人口变化,统筹促进公平、提高质量和优化布局,不断增加优质教育资源供给。
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修订草案)》,决定将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会议指出,要依法加强商标管理和保护,充分发挥商标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
会议审议通过《殡葬管理条例(修订草案)》。
会议还研究了其他事项。
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