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昌市青山湖区,教育正超越校园的围墙,形成一股融合家庭、学校与社区的育人合力。通过系统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新样态,该区将“幸福教育”的触角延伸至更广阔的天地,为学生成长构建 起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温暖生态圈。
“成长导师团”:暖心护航延伸服务半径
每周四下午,退休教师程其金都会准时来到进顺村社区教育学校的“银发护苗课堂”,为她结对帮扶的几名学生进行学业辅导。“离开讲台多年,还能用毕生所学帮助孩子们,我感到特别有价值。”程老师动情地说,“我们不只是辅导作业,更会倾听他们的烦恼,像‘祖辈’朋友一样给予关怀。”

退休教师程其金利用课余时间指导学生进行阅读
江安学校发掘社区退休白案师傅龚冬香的技艺优势,开设“传统美食实践课”,每周五固定两课时。课程围绕揉面、发酵等基础技能,设置“知识—技能—文化—实践”四步教学目标,覆盖1—6年级约200名学生,带动60个家庭完成亲子劳动。家长反馈孩子更主动参与家务,这种“手把手”教学既传承技艺,也拉近了师生距离,效果显著。
程其金老师和龚冬香阿姨是青山湖区“校社联动·暖心护航”行动中“成长导师团”的一员。该行动由区教体局联合妇联、关工委共同推出,广泛吸纳了退休教师、专业社工及高校志愿者,为有需求的学生提供个性化、公益性的学业辅导与心理疏导。据悉,该服务年度累计时长已超过1万小时,成为了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和家庭教育的温暖支撑。
“幸福家长计划”:夯实协同育人基础
协同育人,基础在家庭。为此,青山湖区系统推进“幸福家长成长计划”,依托社区教育中心与学校开放日,将科学的教育理念与方法送进千家万户。
新世纪小学党支部书记付红俐推动“书记领航”家校社育人项目,将家长阅读纳入“三阶式”家长学校课程,组织共读《成长的觉醒》等书籍,引导家长在阅读中反思成长。学校还整合家长与社区资源,开发《星娃星妞知安全》《星娃星妞讲卫生》《星娃星妞学买菜/种菜/做菜》等系列主题课程,建立“家长星导师”资源库,实行持证上岗机制。目前,学校稳定运行十余门此类课程,年均授课超40节,有效保障了协同育人的规范与可持续。

学生家长在新世纪小学普及脊柱健康知识
“过去对孩子不是吼就是催,现在学会了如何有效沟通。”在佛塔小学举办的一场亲子沟通讲座后,学生家长陈女士分享了她的改变。这类常态化的家庭教育指导讲座与亲子实践课堂,目前已开展超过200场,显著提升了家长的教育参与感和胜任力。区教体局家庭教育指导中心韩竹君表示:“我们通过前期调研,针对家长最困惑的亲子沟通、习惯培养等问题设计课程,场场爆满。”
“行走的课堂”:打开社会实践新天地
不同于传统的家校合作,青山湖区更深度整合辖区内的高校、企业及文化场馆资源,打造出独具特色的“行走的课堂”实践育人品牌。
在江安学校与省农科院合作开辟的“都市农耕”基地里,学生们正在技术员的指导下观察作物生长。“我知道了番茄是怎么从一棵小苗开花结果的,这比书本上的知识更生动!”五年级学生徐颜溪兴奋地说。
与此同时,在培英学校的非遗工坊里,南昌绳编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陈淑婕老师正手把手指导学生绳编蜻蜓图样。“将美的种子播撒在学生的心田,让10后也能爱上传统技艺。” 老师举着学生作品欣慰地说。

青山湖区第二小学在2025年江西省级竞赛中斩获小学组团体第一名
一系列扎实举措,共同编织了一张以学校为枢纽、家庭为基础、社区为依托的协同共育网。成效显著,2025年全区家长对家校共育模式的满意度高达97.2%,学生社会实践参与率达到100%;同年,新世纪小学与华安学校获评“江西省家校社协同育人首批实践校”。这张日益紧密的共育网络,已成为青山湖区“幸福教育”理念最温暖的底色,让教育真正成为贯穿学生成长的温暖陪伴与有力支撑。(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