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浩男家的直播是不是还继续,后台私信里问得越来越勤,从原来一周一次变成现在的一天三回。观众盯的已不是产品,而是屏幕背后的那群人,他们还撑不撑得住。

每天凌晨四点五十,谢浩男准时被闹钟叫醒,比舍友们早起四十分钟。他先浏览一遍后台数据,再轻手轻脚离开宿舍,给妹妹发去当天的第一条语音提醒,要她七点半准时上线。他不敢停,停一天粉丝掉两千,停三天算法就把他们扔进冷宫。
日播的主意是他出的,可真正站在镜头前的是妹妹和海军。妹妹原在奶茶店打工,海军靠送外卖维持生活,如今他们每天对着补光灯连说六小时的话,嗓子像被砂纸磨过。老谢帮不上直播,只能把家里的客厅彻底挪成仓库,把各种退回来的纸巾洗衣液整整齐齐码成小山。他最怕听见的是门铃,因为那意味着快递员来取退货,一次十几单。
与他们相比,解清帅换了另一套打法。他把妻子嫂子妹妹拉进直播间,取名解家三美,试图复制闺蜜团的亲近感。首播那天,三人穿着同色毛衣,看起来像连在一起的三朵花,弹幕兴奋得飞速刷新,说终于不必再盯着解清帅的扑克脸。但到了第二场就露了底,嫂子语速过快,妹妹记不清成分表,妻子一紧张就把拍立减说成拍立送,一个晚上后台就堆了四十多条投诉。

更头疼的是商品。他们曾卖过一款寻亲同款保温杯,文案写着帮助更多家庭团圆,可收到的却是不少差评,说杯盖拧不紧,热水漏得一书包。有粉丝直接开麦指出,他们来是支持寻亲的故事,不是来当质检员。
平台的规定也在收紧。十一月出的新规要求,凡是带亲情或公益标签的直播,需要同时提供品牌授权、质检报告和捐赠协议,缺一样都不行。谢浩男跑了整整一周的工商部门,盖章盖到手软才明白,公益流量不是保护伞,而是放大镜,一旦出差错,骂声比普通主播来得更猛烈。

两家人的应对从这里开始分岔。谢浩男决定把直播拆成三段,早上七点半到九点由妹妹做早餐并顺带卖小家电,中午十二点海军在仓库打包时开启沉浸式配货,晚上八点全家一起读粉丝来信,最后十分钟才挂链接。他说要把卖货藏进生活,而不是让生活被卖货吞掉。

解清帅则选择签下MCN。合同里规定每月至少做一次公益专场,销售额百分之十捐给宝贝回家。签约那天,他发了一条短视频,镜头扫过写满选品的白板,配文写着以前靠故事,现在靠专业。
数据给出的回答很冷静。谢浩男家坚持日播一个月,粉丝涨了八万,但退货率从十二上升到十九。解清帅家的三美组合播到第三周,观看人数腰斩,却把客单价翻了一倍,留下的都是愿意真正花钱的人。

两个家庭走着不同的路线,却朝着同一个终点逼近。公益流量像一张只能用一次的船票,把他们送到河中央,能不能靠自己游到彼岸,全靠体力和方向。
屏幕前的观众也在变化。他们不再满足于支持寻亲四个字,而是开始追问东西到底好不好,售后谁负责,你们赚的钱是不是真的在帮助别人找到孩子。这些问题比算法更锋利。
故事来到这里没有大团圆。谢浩男依旧在凌晨四点五十起床,解清帅仍站在白板前修改选品。唯一确定的是,下一班船不会等待任何人,而水越来越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