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宋元家

近日,我收到从北京寄来的《中国出租租赁汽车》期刊,阅了自己新近撰写的《的哥的姐真神奇,拥有发达“海马体”》之后,一段近30年的缘分涌上心头,那是我与这份刊物的不了情缘。
1996年春天,我调至大连出租汽车行业工作。报到当天,办公室报架上的《中国出租汽车报》吸引了我的目光,我逐版翻阅,立刻被其新颖鲜活的内容打动,只觉它办得独具特色、贴合行业实际。从那以后,我成了它的忠实读者,每期必看;同时也暗下决心:要为这份报纸撰稿,把大连出租汽车行业新风貌、新故事讲给更多人听。

那年五一节前,处领导安排我撰写大连出租汽车行业精神文明建设材料,用于参加省里的学雷锋经验交流会。完稿后,我深感这份经验具有行业指导价值,也可整理成文章分享给更多同行。于是,在原文基础上打磨,我又改成一篇稿子投至报社了。没过几天,《中国出租汽车报》(1996年5月17日)头版,便刊登了我写的《铸造职业道德,树立行业新风》一文。首稿刊发的喜悦,让我撰稿的热情愈发浓厚了。我采写的《大连有个“爱心的士”群》《新春献爱心》等稿件,先后登上了报纸的头版头条。

1999年,《中国出租汽车报》改版为《中国建设报・的士周刊》。这不仅优化了刊物定位、扩容了版面,还增加了出版频次,为行业宣传开辟了新天地,也让我撰稿的劲头更足了。《“城市代表”》《“顾庆泰爱心的士”商标启用》《大连的士减税了》等稿件,接连在该报头版头条发表;不久,我又写下《顾庆泰和他的“爱心的士”》,以报告文学体裁投稿,最终在周刊连载了三个月。只是文中未注明体裁,我当时还以为是编辑疏忽了。
那一年年终,我获评《中国建设报》优秀通讯员,还在全国出租汽车行业宣传工作会议上,应邀分享《我的写稿体会》。其间,我结识了周刊主编方同、副主编季颖。正当我因成绩有点沾沾自喜时,方主编却直言不讳地指出:“严格来说,你写顾庆泰的那篇稿子是通讯,算不上报告文学。报告文学除了要兼具新闻的真实性与文学的艺术性,更得有扎实的纪实性、深刻的思想性和打动人心的感染力。”接着,他又和季副主编一起为文章“把脉”,一番话让我心服口服,真切意识到自己遇上了良师。


回到大连后,我遵照两位主编的指点,重新打磨、改写这篇稿件,最终将其扩充为长篇报告文学,由辽海出版社正式出版了。事后,我写下《益友良师总关情》发表在周刊上,表达了对编辑老师们悉心指导的感激。自那以后,我与他们成了挚友,每逢年节总会通过电话、微信互致问候。
2008年,《中国建设报・的士周刊》再次改版,更名为《中国出租租赁汽车》期刊。它虽为内部刊物,却栏目丰富、体裁多元、形式新颖,截至目前已发行172期,为全国出租租赁汽车行业送上“精神大餐”。而我的撰稿热情,也随之水涨船高。这些年里,我写的《爱的呼唤》《要善待的姐》《的士文明书不尽》等11篇文稿,先后被“刊首话题”采用;《大连“最美的哥的姐”》图片,还登上了2016年第一期封面。最让我难忘的是2015年第一期,一次性采用了我写的《一个的姐的心酸事儿》等四篇稿件,部分文章因版面统筹,文末只好署上了化名。



2012年11月,办理完退休手续后,我依然坚持为《中国出租租赁汽车》撰稿。《总理夸她“半边天”》《“党员的哥”棒棒哒》《厉害了,“的士产房”》等多篇有影响力的稿件,都是在这一时期发表。更让我意外的是,以前我总习惯写别人的故事,退休后竟也成了被宣传的对象。当时,我被返聘从事行业维权工作,《大连日报》新闻管理部主任姜学魁得知我在调解经营纠纷中积累了些许经验,特意登门采访,写下《“普通一兵”亦本色》一文,发表在《中国出租租赁汽车》(2015年第四期),还配发了我的照片。后来,这篇专访又被《东北之窗》(2015年第八期)重发,标题改为《的哥的姐的好大叔》。
2020年疫情暴发后,我怀着对行业的牵挂,写下《的哥啊,请您挺住》(诗歌),《匹夫有责》(小小说),分别发表在该刊第二、三期上。那之后,因回家照料小外孙,我只好暂停了撰稿。

直到前些日子,我偶然翻阅一本健康杂志,其中《出租车司机不易患老年痴呆》一文勾起了我的兴趣,觉得对的哥的姐有益处,便很快写下《的哥的姐真神奇,拥有发达“海马体”》,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我在微信传给了该刊编辑殷延菲。没想到几天后,杨春虎总编便添加了我的微信,写下了稿件拟刊用的留言,并热心提出了修改意见,让我既感受到温暖,更看到了国家协会爱心传承的力量。我当即提出,待期刊出版后,要购买三本期刊,送给老〝劳模”顾庆泰、王淑英、李伟收藏,杨总却爽朗地说:“买啥呀,直接送你们三本!”收到期刊后,顾庆泰感慨道:“我们退休十多年了,还有人记着咱仨‘车伙计’,可见全国行业协会有情有义,不愧是‘的士之家’啊!”
时隔五年,在全国报刋停办潮中,该刊能傲立“潮头”,且越办越有看头,成为了行业指导,的士之友。我又能重新汇入这股“的士流”,与老师们、老刊物再续前缘,我的心里满是欢喜。

回望与《中国出租租赁汽车》相伴的这些年,我在该报刊发表文章和图片达百余篇(幅)。编辑老师于我而言,既是良师也是益友,他们不仅教我如何打磨文字、把握文体,更引导我以文字传递行业温度,坚守创作初心。这份培育,为我后来的文学创作夯实了基础,助力我成为了大连作家协会会员。去年4月,我创作的长篇小说《蓝鲸兵魂》由大连出版社出版,不仅被列为人民海军潜艇部队成立70周年献礼图书,还入选2024年度“辽宁好书”榜单。被全国百余家图书馆纳入“大国追梦”主题共读书目,走进了中华读书会“献礼国庆75周年系列主题书展”;2025年6月,该书俄文版翻译签约仪式在大连国际书展举行,计划2026年由圣彼得堡海洋出版社出版。
每当回忆起与这份刊物相伴的点滴,从首稿刊发的忐忑与喜悦,到编辑指点时的顿悟与成长,再到如今重续缘分的温暖,我心中总涌起一句感慨:我与《中国出租租赁汽车》的情缘,悠长绵长,终生难忘。


【网友评论】
制片人艾华:作者的文字闪耀着人性的光芒,让人能触摸到的哥的姐的职业温度。不愧为全国优秀通讯员,大连文明城市的荣耀有您的非凡贡献。您是宣传并擦亮大连出租车名片的人。
网友杨先生:作者在出租汽车行业工作时期,正是咱们大连出租汽车享誉全国的鼎盛年代,那时这行业还出了不少名人和劳动模范或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等等(记得有个顾庆泰很有名气)什么日报晚报也经常看见你写的稿件。真心话,只所以大连出租车行业那时能非常有名气与当时市长的支持和你作家级的大力宣传是分不开的!我个人认为大连出租车行业不应忘记你,那时的大连也不应忘记你!
《中国出租租赁汽车》总编辑杨春虎:本文可以比作一封家书,娓娓道来的回忆如数家珍,这不仅是一位资深通讯员与一本行业刊物的成长史,更是一段以文字为纽带,见证了行业变迁、个人成长与深厚情谊的动人篇章。
王子:宋元家战友,干一行爱一行。在部队服役期间,及时,把战友情怀示人,你对自己是一个永远不满足的人,虚心好学,善于听取不同生意,为后来完成蓝琼兵魂大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完成部队使命,走进了大连出租车岗位,又把的哥爱岗敬业的精神示人。 付出总会有回报,得到了社会和人们认可。人退休了,把宣传正能量继续加油!
王忠华:加油 笔耕不止 锦上添花 再创佳作 我亲密的战友
蜜莲贝果:期待看到更多你和《中国出租租赁汽车》的故事
张如秀:元家写报告文学是把好手!
这片海:从部队到地方,始终笔耕不辍
王进学:在人生的长河中,总有一些人,他们以坚韧不拔的精神,在不同的领域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老战友宋元家便是这样一位令人钦佩的人!他从部队的热血战场转战到地方的精神战场,始终笔耕不辍,用文字勾勒出了一幅绚丽多彩的人生画卷。给我的老战友点赞
领悟:收到期刊重温旧情,这样的体验太美妙啦
凌云子:感觉这段与刊物的缘分背后有很多故事,快讲讲
双鹰腾空:近 30 年的不了情缘太珍贵,为这份坚持点赞
段连红:好奇《的哥的姐真神奇》写了哪些有趣内容呀
朔州市民福小区社区卫生服务站:1996 年就结缘了,真是一段漫长又美好的故事
马杰:普通一兵亦本色,老兵新传谱新篇。
齐振:想问下与刊物的这段缘分有啥特别经历吗?
王律:30 年情缘令人感动,期待后续更多精彩分享


☆ 本文作者简介:宋元家,大连市作家协会会员。1972年12月入伍,曾任海军潜艇潜艇轮军士长、副政委、政治部新闻干事、宣传科长等职。1993年转业至大连市出租汽车行业工作,现已退休。在全国各报刊发表小说、散文、论文和通讯报道等文稿多篇,达数百万字。已出版《蓝鲸兵魂》《蓝鲸恋歌》《夕阳颂歌》和《笔底吟歌》等作品,著有长篇报告文学《顾庆泰和他的“爱心的士”》。其中长篇小说《蓝鲸兵魂》作为“新时代·筑高峰”大连原创文艺作品丛书之一,获得辽宁省重点主题出版物专项资金扶持。2024年8月,该书入选当季“辽宁好书”,被全国百余家图书馆列入“大国追梦”主题共读书目,收入国庆主题书展核心书单,参加中华读书会“献礼国庆75周年系列主题书展”。
原创文章,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编辑:易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