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甘肃新闻11月18日电(吕献芝 唐小艳)金杏甜葡,鲜桃红枣,这些曾经“深藏闺中”的敦煌特色农产品,如今正沿着电商快车和冷链物流,从戈壁绿洲走向全国千家万户的餐桌。“十四五”期间,敦煌市规模化养殖、特色种植硕果累累,品牌培育亮点纷呈,农村电商联通四海,千年丝路古城以“农”为媒,奏响乡村振兴的昂扬乐章。

图为“甘味”品牌农产品“敦煌葡萄”。(资料图)敦煌市委宣传部供图
规模化养殖撑起“致富脊梁”。“十四五”期间,敦煌市新建万头牛场1个、万只羊场2个,还有70个千只羊场、25个百头牛场落地。
“以前养30多只羊,冬天怕冻着,夏天怕生病,一年也就赚万把块钱。”敦煌市转渠口镇养殖户王元笑着说,如今他家的羊场升级成标准化千只羊场,新的圈舍有通风系统,市里还派技术员上门指导防疫,去年仅卖羊就赚了23万元,“现在日子有奔头,打算再扩大规模!”

图为敦煌市肉牛规模化养殖场。(资料图)敦煌市委宣传部供图
特色种植结出“戈壁珍果”。敦煌市月牙泉镇合水村果农罗新华,这几年靠着标准化种杏翻了身。罗新华指着手里的《李广杏标准化种植手册》说,“从前杏子烂枝头,现在套着软网套,八成熟手工摘,一斤能卖30多块!”
为了让李广杏产业壮大,敦煌还投入600余万元补助种苗培育和老果园更新,如今种植面积从2012年的3310亩扩至1.5万亩,年产1.7万吨。转渠口镇的沙枣林里,农户们忙着分拣果实,这些戈壁“野果”经敦威食品公司研发,变成30余款零添加产品,线上销售额增幅超40%。从李广杏到沙枣,从葡萄到紫胭桃,敦煌特色作物在绿洲扎根结果,成为农户的“摇钱树”。
品牌培育点亮“甘味名片”。“敦煌李广杏”拿下国家地理标志认证,入选2025年农业精品品牌培育计划名单,搭上“甘味”公共品牌快车,文创包装让普通杏果身价翻倍。金杏园合作社的“杏有灵犀”礼盒、敦小二的“九色鹿”主题包装,扫码就能解锁敦煌纹样,让每盒杏子都成为“行走的文化符号”。
杨记干粮店的“90后”传承人杨啸,在传统技艺中融入南瓜、豆沙等口味,让手工干粮变身“网红零食”,每天包裹发往全国各地。如今,“敦煌葡萄”“敦垦御枣”等8个品牌获“甘味”认证,29个产品通过绿色食品认证,形成特色鲜明的“敦煌味道”品牌矩阵。
农村电商架起“产销桥梁”。敦煌构建“冷链+电商+文旅”销售体系,整合200多家电商主体,联动顺丰、邮政物流,实现48小时全国送达。“00后”创业者张洪鑫的直播间里,敦煌羊肉格外抢手,“‘真空锁鲜+冷链物流’,每月可发200多单!”他正研发酸白菜羊肉套餐,让乡味更完整。
邮政“乡味专递”绿色通道功不可没,免费真空包装、冷库暂存,搭配“民航+邮航”包机服务,实实在在助力农民增收,让乡村好味道变成“好收入”。从沙枣干果到手工干粮,从鲜牛羊肉到杏皮茶,敦煌乡味通过网线跨越山海,还远销中亚、北美等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