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关于高校专业设置的教育动态,在北京家长圈里引发广泛关注。
11月14日,教育部政务服务平台公示了7所联合申报增设“具身智能”本科专业的双一流高校。北京有三所理工强校同时入围,分别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和北京邮电大学。

这三所高校各具特色:北航凭借其空天领域的深厚积累,能将具身智能与无人机、低空飞行器等载体深度结合;北理工则依托国防背景,在智能车辆、机器人硬件研发上优势突出;北邮则在通信、算法等智能“大脑”关键技术上有独到建树。
且在此前,教育部公布新增设“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的高校名单中,同样也有这三所学校同步布局。两个前沿专业在同一批高校中高度重合,释放出一个强烈信号:北京正在围绕国家战略,有节奏地铺就一条面向未来的“人才快车道”。
具身智能,在“十五五”规划中被列为重点培育的未来产业之一。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提出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北京更是在三年行动计划中提出要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可以说,从国家顶层设计到地方政策落地,具身智能的“风口”已经形成。
这个专业有多“香”?就业几乎覆盖所有高端制造、人工智能、国防军工、低空经济等“黄金赛道”。据北京理工大学申报材料显示,当前各行业具身智能人才总缺口高达约100万人,从政府部门到航天军工,从华为、百度到大疆、小米,都在抢这类复合型人才。
对北京的孩子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在家门口就能抓住的机遇。作为家长,能做些什么帮孩子提前“铺路”?一起来看——
具身智能:
百万人才缺口与教育“绿色通道”
所谓“具身智能”,就是“具身化的人工智能”。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申报材料中这样描述:它是“人工智能、机器人学、计算机科学与控制工程的战略性新兴交叉学科”。
这意味着,当人工智能融入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等物理实体,它不仅是ChatGPT那样的“大脑”,更是能走进工厂、飞上天空、融入家居的“手”和“脚”。

据北京理工大学申报材料所示,当前各行业具身智能人才总缺口高达约100万人。这一需求覆盖从政府监管、核心研发到产业应用。既包括中国兵器、航天科技等国防单位,华为、阿里巴巴等科技企业,也涉及顺丰、比亚迪等垂直应用领域,共同构成了庞大而立体的人才需求图景。
面对这一紧迫需求,教育部已启动“战略急需专业超常设置机制”,开辟了人才培养“绿色通道”。
对这三所高校而言,更意味着实实在在的资源倾斜: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依托其空天科技背景,凭借8个全国重点实验室的顶级科研平台,在无人机自主控制、智能感知与决策等关键技术上独具优势,学生将有机会参与低空飞行器集群、空间机器人等前沿项目,实现从“智能大脑”到“飞行躯体”的完整技术闭环。
北京理工大学则发挥其在智能硬件与国防系统的传统优势,在机器人运动控制、环境感知、人机交互等硬件技术方面,专注于机器人运动控制等本体技术,为国防现代化培养核心人才。
北京邮电大学立足通信与人工智能的学科强项,致力于构建具身智能的“神经网络”,学校在5G/6G通信、边缘计算、多模态感知等方向的优势,使其在构建高实时性、高可靠性的具身智能系统方面独具特色。
未来的“黄金赛道”,
有哪些发展机会?
具身智能专业的就业前景,几乎覆盖了所有代表国家实力与未来方向的“黄金赛道”。
据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申报材料的表述,具身智能的就业领域涵盖了高端装备制造、人工智能、国防军工、无人系统、智慧医疗、低空经济等关键赛道。
毕业生可直接进入各省市工信、科技部门等政府与事业单位,或投身于航天、电科、兵器等国防军工领域国企院所。在产业界,高端机器人企业(如大疆、新松、宇树)以及人工智能与科技公司(如华为、百度、小米、优必选)也构成了主要人才流向。

拿北航、北理工、北邮三所高校来说,北航学生更容易进入低空经济、航空航天领域;北理工毕业生在国防军工单位备受青睐;北邮学子则更可能受到华为、阿里巴巴等科技巨头的偏爱。
其多学科交叉的背景,使毕业生能够胜任智能制造中的智能产线运维、智慧医疗中的医疗机器人研发、智慧物流中的仓储系统优化以及智能安防中的无人巡检设备开发等众多细分场景。
随着具身智能产业的快速发展,相关领域的人才需求正在持续增长。且随着具身智能的应用场景持续拓展至智能制造、医疗服务、居家养老、智能安防、抢险救灾、海洋作业等众多领域,毕业生的发展路径也越来越多元。
可以说,谁能率先培养出驾驭“具身”之“智”的人才,谁就掌握了打开智能制造、国防现代化、低空经济等万亿级市场的钥匙。
给家长和考生的建议与启示
1,未来“黄金赛道”新风口,
北京孩子的重大机遇
当前,国家需要什么人才,高校就布局培养什么人才。
此次北航、北理工、北邮三所顶尖高校集中增设“具身智能”专业,聚焦于像具身智能这样深度融合前沿科技的领域,更表明这是一条代表国家战略需求、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黄金赛道”。
可以预见,将来从事这一专业的毕业生,将成为连接数字世界与物理世界的“造物者”。无论是研发能自主协同的工业机器人,还是优化智慧物流的仓储系统,亦或是开发低空飞行的无人机集群,他们都将在智能制造、智慧城市等领域发挥核心作用。
对北京的家长和孩子而言,意味着在家门口就能接触到全球科技前沿的教育资源,并在未来广阔的就业市场中占据先机。
2,对有天赋的孩子,
家长要早发现、早培育
牛娃家长要尽早布局相关领域,鼓励孩子早进项目、早进产业、早进科技前沿。
普娃家长也可以让孩子尽量靠近AI,多多了解,学会借助相关超级工具,让自己变得更厉害。
但要提醒一点,参与这些项目的前提,一定是学有余力。
毕竟,大部分的项目都安排在周末和寒暑假上课,所以更适合那些可以轻松应对课内学业,又渴望接触更深层次知识的孩子。
3,提前铺路,
为将来报考做好准备
家里有孩子对“具身智能”这个前沿专业感兴趣,是个好苗头。
作为家长,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帮孩子提前铺路、稳稳切入赛道:
首先,数理基础是“地基”,得打牢。这个专业离不开数学和物理,扎实的基础就像高楼的地基,决定了孩子未来能走多高、多稳。
编程是必备的“工具”,越早熟悉越好。不用贪多,先熟练掌握一门编程语言,了解数据和算法的基本逻辑,就等于为孩子提前备好了进入智能世界的“敲门砖”。
别光埋头做题,也得抬头看路。鼓励孩子平时多关注人工智能、机器人领域的最新动态,了解行业在发生什么、未来需要什么,视野开阔了,方向才会更清晰。
多动手实践,练就“工程思维”。支持孩子参加机器人编程、科技创新这类活动。动手的过程,不仅能激发兴趣,更能培养他们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
最后,帮孩子找到真正的兴趣点。这个专业领域很广,尽早引导孩子探索自己喜欢的细分方向,把兴趣变成特长,把特长变成未来竞争的“护城河”。
总而言之,家长要做的就是看清趋势,及早布局,在孩子成长的关键阶段助一把力,帮他们在这场面向未来的竞争中,赢得先机。
编辑 | 京教君
内容来源 | 教育部、北京考试报、北京青年报、星球数据派、掌上志愿,京城教育圈进行整理编辑和内容补充,转载需注明完整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