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帅星
近期,一则麦德龙将在郑州开设第二家门店的消息在多方验证之下逐渐清晰,该门店系麦德龙最新款旗舰店,将于2026年4月正式开业。从胖东来,到山姆会员商店,再到麦德龙,零售巨头竞相扩大布局,显示出这座“零售之都”的市场吸引力和消费活力。在此背景下,各大零售商扎根郑州要拼什么?
郑州拥有1300多万常住人口和年近600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早已被业内视为“零售富矿”。今年6月,商务部等5部门公布第一批全国零售业创新提升试点城市名单,郑州等38个城市在列。根据此前印发的《零售业创新提升工程实施方案》,试点城市要侧重2—3个试点探索方向,因地制宜推动试点建设差异化、特色化发展。其中,郑州的建议试点侧重方向为“一店一策”场景化改造、品质化供给(超市调改)、多元化创新。
可见,市场规模的背后,零售生态的多样性、创新性和服务力更加需要关注。零售不仅仅是“卖货”,更是一场关于生活方式、信任关系与城市温度的深度对话。
首先,用户思维已成为零售业发展的底层逻辑。无论是胖东来公开标注进价与售价,还是华豫佰佳每天公示蔬果农残检测结果,抑或淘小胖提供免费海鲜加工服务……这些细节背后,是对消费者诉求的真诚回应。在信息透明、体验至上的时代,谁更懂人心,谁就能赢得市场。
其次,错位竞争将是未来消费市场的新常态。当前,郑州正构建多维度的“零售试验田”,不同定位的品牌在此同台竞技:高端如山姆、社区化如丹尼斯、极致性价比如折扣牛……这种多元共存的格局,不仅满足了多样化的消费需求,也吸引了全国各地的从业者前来超市游学——零售观摩竟成一门新生意,足见行业影响力。在这个过程中,零售商们需要找准定位,坚持错位竞争,差异化发展,才能行稳致远。
更重要的是,链式思维是郑州零售崛起的新路径。背靠河南万亿级食品产业集群、41个规上工业大类全覆盖的制造实力,依托“米”字形高铁网联通全国、“空陆数海”丝路链接世界的枢纽优势,零售商们在郑州实现商品就地生产、高效流通。马来西亚榴莲、柬埔寨腰果直飞入境……这种“货通天下”的能力,为零售业提供了源头活水,也让低价优质成为可能。业内有句话叫“得渠道者得天下”,利用在地优势,做强供应链,是折扣牛、赵一鸣等不断扩张的“法宝”,显示出郑州的“零售崛起”根植于坚实的供应链与开放格局之中。
当然,面对武汉、长沙等城市的竞争,郑州仍需在消费升级、品牌引领、数字化转型等方面持续发力,不仅要“卖得多”,更要“卖得好”“卖得新”“卖得久”,这也是扎根郑州的零售商们未来发展的机遇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