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带货的光环之下,价格与质量的错位,正不断消耗着消费者的信任。
近日,有网友反映在贾乃亮直播间购买的化妆品疑似为假货,引发网络热议。这已不是贾乃亮首次因带货问题被推至风口浪尖。
此前,他就曾因合作的趣店预制菜品牌争议公开道歉,称“没有背调清楚品牌前身的经历,是我们疏忽大意了。”

争议不断
贾乃亮直播带货之路频现危机。
一名消费者购买了他直播间推荐的烤肠,吃出一根白色羽毛,引发广泛关注。随后,更多问题接踵而至。
他带货的化妆品被消费者指出使用感和效果与专柜正品差距明显。
更令人质疑的是,贾乃亮在直播间声称某款羽绒服专柜价高达2899元,在他这里只需449元,但网友在其他平台发现,同款商品售价仅220到270元。
这类价格差异问题不仅消耗了粉丝的信任,也让他的路人缘大打折扣。
明星带货隐患
贾乃亮遇到的问题并非个例。在明星直播带货领域,选品不严、质量把控不力已成为普遍隐患。
据业内人士透露,多数明星带货采用“纯佣+坑位费”模式,直播前留给选品的时间往往不足24小时。
这种“走流程式带货”让明星沦为移动提词器,团队忙于对接流程和背话术,很少有时间拆包装检查商品细节。
赵露思就曾在直播中嫌弃袜子线头多而遭网友吐槽:“拿着六位数坑位费,连产品质量都不提前看一眼?”
当流量光环遇上商品质量,消费者的信任成了最易被忽视的环节。
辨别真伪
面对化妆品真伪问题,消费者如何保障自身权益?
官方渠道提供了实用辨别方法:不合格或假冒化妆品的包装瓶往往较为粗糙,瓶盖与瓶身咬合不紧密,甚至有渗漏现象。
包装印刷质量不如真品清晰,套色不正。产品结构不够细腻,颜色不匀,有的呈颗粒状,有杂质斑点。
价格因素也是重要参考。有些网上所谓进口化妆品的价格与大型商超相差巨大,此时就应提高警惕。
消费者可通过“化妆品监管”APP查询产品资质,输入产品名称或批准文号,若显示“未查询到相关信息”,则极可能是假冒或违规产品。
严格监管
针对直播带货领域的乱象,监管部门已开始出手整顿。
近期,网信部门累计处置1.1万余个仿冒公众人物账号。这些账号利用AI技术仿冒公众人物形象,在直播、短视频等环节发布营销信息,误导网民。
演员温峥嵘就曾自曝刷到主播用AI假冒自己的直播间,上前质问却被拉黑。孙俪、邓超工作室也曾发文,公开打假网络上大量利用AI技术伪造两人形象和声音进行虚假广告宣传的行为。
监管的高压态势,旨在维护健康有序的网络营销环境。
何去何从
明星直播带货已从“野蛮生长”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中国新电商发展报告(2025)》显示,2024年中国直播电商用户规模已达6.20亿人。与此同时,用户人均消费额增速却逐渐放缓,2024年首次出现负增长。
这表明消费者正变得更加理性,对购物体验和商品质量有了更高要求。
在如此背景下,合规运营、用户信任建设已成为机构生存的关键。

据《中国新电商发展报告(2025)》显示,2024年中国直播电商交易规模达5.33万亿元,直播电商用户规模突破6.20亿人。这片蓝海蕴藏着巨大机遇,也潜藏着信任危机。
消费者逐渐意识到,在直播间里,拼的不只是手速,还有辨别真伪的能力。明星光环只能吸引一次点击,品质与服务才是留存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