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内,小米汽车因安全议题深陷舆论旋涡,这个诞生仅四年的汽车品牌收获了比多数车企更高的关注度,也受到了更多的质疑。或担心相关言论在社交媒体平台被随意解读、引发舆论二次发酵,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此前鲜少在公开场合置评此事。直至11月16日,他连发三条微博,正面回应外界对小米汽车安全性的质疑。
雷军转发了自己在小米SU7上市前(2023年底、2024年初)发布的博文,其中有“小米汽车采用最严苛的安全标准来设计”“小米汽车,安全高于一切”等表述。他直言,自己在受访时曾提及“一辆车,好看是第一位的”,但这与“安全是基础、安全是前提”并不矛盾。
顶着外界种种交织的声音,11月18日,小米集团(01810.HK)公布2025年第三季度业绩。
今年第三季度,小米汽车累计交付新车10.88万台,同环比大幅增长。得益于销售规模的提升,期内,小米集团智能电动车及AI等创新业务营收提升至290.1亿元,其中智能电动车业务实现营收283亿元,占集团总营收的25%;毛利率同比提升8.4个百分点至25.5%;单季经营收益达到7亿元,首次实现转正。
2025年前三季度小米汽车收入(图/小米集团财报截图)
前三季度,小米集团智能电动车及AI等创新业务累计实现营收688.5亿元,累计实现毛利173.1万元,期内毛利率约为25.1%。
强势增长的业绩并不能完全平息舆论的声音。小米汽车能否延续业绩增长势头,并以实际行动回应市场对安全层面的关切,仍将是市场关注的焦点。
今年第一季度,小米智能电动车及AI等创新业务的收入为186亿元(其中智能电动车业务收入181亿元),毛利率为23.2%;第二季度营收增至213亿元(其中智能电动车业务收入206亿元),毛利率提升至26.4%。两个季度内,前述业务虽未实现盈利,但经营亏损由第一季度的5亿元收窄至第二季度的3亿元,直至第三季度实现盈利。
小米汽车各季度盈利情况(图/小米集团财报)
小米集团在财报中提及,今年第三季度其毛利率同比提升的核心驱动因素包括:核心零部件成本下降,单位制造成本降低;小米SU7 Ultra自3月起正式交付,有效带动小米汽车单车销售均价上涨。此外,其他相关业务的毛利率提升也贡献了积极作用。不过由于小米SU7 Ultra由上市热销期进入平销期,导致其对集团营收的贡献减少,第三季度小米汽车毛利率较二季度有所回落。
2月27日,小米集团正式发布了小米SU7系列最高版本车型小米SU7 Ultra。新车以超52.99万元的售价攻入BBA等传统豪华品牌腹地,更是创造了“上市2小时大定突破1万台”的纪录。
4个月后的6月26日,小米汽车旗下首款SUV车型小米YU7正式上市,售价25.35万-32.99万元,起售价较小米SU7高3.76万元。根据官方发布的信息,小米YU7车长近5米,车宽近2米、轴距3米,具备全系标配800V碳化硅高压平台、小米天际屏全景显示、激光雷达、最高835km超长续航、15分钟最快补能620km超快充等一系列产品亮点,受到了比小米SU7上市时更高的关注。
受两款新车上市影响,小米汽车ASP(平均售价)由2024年第三季度的23.87万元/台上升至2025年第三季度的26.01万元/台。
尽管小米智能电动车业务扩张势头明显,但管理层依旧保持审慎态度。
“我认为今年第四季度(毛利率)的整体态势仍将保持稳定,但在2026年会面临较大挑战。”在第三季度业绩电话会上,小米集团合伙人、集团总裁卢伟冰对《凤凰WEEKLY汽车》等媒体直言,一方面,2026年行业将迎来购置税补贴政策减半这一重要变化,各车企大概率会针对该政策进行调整,推出面向消费者的补贴措施,小米汽车也在积极研究并制定应对方案;另一方面,当前汽车行业仍处于发展早期阶段,参与者众多,行业格局需经过一段时间的激烈竞争才会逐步收敛。基于此,小米汽车也将主动适配行业环境变化,基于长远视角布局。
2024年3月小米SU7一经上市就创造了订单量4分钟破万、7分钟破2万、上市24小时大定量达到88898台的惊人成绩,实际销量远超管理层预期。然而因产能爬坡节奏跟不上订单增长速度,车主需等待数月才能提车的情况也令小米汽车饱受外界诟病。
意识到问题的小米汽车随之不断提升产能。2024年6月起,小米汽车工厂一期正式开启双班生产模式;同时,工厂二期于去年动工,并于今年4月15日完成验收,按计划七八月正式投产,产能可达到30万台/年。
《凤凰WEEKLY汽车》在小米汽车APP上查询到,目前小米YU7系列车型的交付周期在32-38周,小米SU7 Pro、Max版本和小米 SU7 Ultra的交付周期较短,锁单后6-9周即可交付,较第二季度已实现大幅提升。
“前段时间我们在不断地对我们的工厂进行技改(技术改进),我觉得我们的技改应该说成就很大。”卢伟冰用财报里的一组数字直观地向媒体展示了小米汽车产能提升的阶段性成果:第三季度小米汽车累计交付量在10万台以上,前三个季度已累计交付新车26.5万台。
根据汽车之家数据,小米YU7在10月交出了3.37万辆的销售答卷,是当月中国大陆地区SUV销量第一,一举超过吉利博越L、比亚迪海狮06、丰田RAV4荣放等强劲对手。
2024年,小米SU7创下了13.5万台的上市首年交付纪录。而今年,拥有小米SU7及小米YU7两款热门车型的小米汽车将挑战升级后的35万台年度交付目标。卢伟冰说,预计这一目标在本周内就能完成。
不过汽车虽然是小米集团目前最受关注的一项业务,但也仅仅是其庞大业务版图上的一个分支。
今年第三季度,小米集团总营收达到1131亿元,同比增长22.3%,连续4个季度突破千亿;经调净利润达到约113亿元,同比大增80.9%。高盛分析指出,从长远来看,小米集团稳健的资产负债表、强大的生态整合能力以及因规模和深度参与电动汽车供应链而产生的成本优势,将提升其在电动汽车领域的竞争力和吸引力。